【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张勃]《中华民俗通志·节日志》之正月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09 | 点击数:32487
 

  (三)占卜

  在水饺中藏钱,以卜顺利的做法,在北方非常流行。而吉林辑安,不仅在水饺中藏钱,还会藏豆腐以卜有福,藏糖以卜心善。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一些不同的占卜方法。在浙江绍兴,如果元旦日人们参与赌胜性的娱乐活动时,如果处处占着优胜,就预示着该人在一年之中吉祥如意,财运亨通。如果当日碰到了尼姑,则十分晦气。如果听到了喜鹊叫,则一年喜事不断,如果听到了乌鸦叫,则要遭祸殃。在辽宁铁岭,当地人按照喜、财、福、禄各神方向出行,到附近的祠庙去,“路遇熟人,亦不接谈,偶听人言,用占全年顺利。”[43]在吉林海龙,有镜听之俗。即在正月初一凌晨,一人身怀镜子一面,将饭勺浮在水饺汤中,出行时朝着勺柄所指的方向,以听到的第一句话,来占卜当年吉凶。

  元旦占卜,更多的是占岁方面的。根据当日天象和气象来判断年成的丰歉、雨水的多寡等做法,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常见。江苏苏州,元旦日,农家早起,会看风和云来卜测一年的收成如何,叫作“看风云”。当地有“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小害农功”之谚。[44]上海农民也看风云,并有农谚:“年朝黑漉漉,高低乡尽熟。” 在河北新城,这天“日出红色,占收高粱;霜多,占收棉花”。[45]又在河北深泽,人们会在门前立高杆,将羽毛悬挂其上,叫做“占风”。在湖北孝感,“是日听禽声。五更鸟先鸣云孳鸭,鹊先鸣云孳鸡。天明麻雀噪飞,云岁稔;狗群吠,去乱象。风宜北,谚云:‘北风吹到南,无钱也去担;南风吹到北,有钱买不得。’又天晦主熟,晴主歉,雪雨主旱。”[46]在来凤,亦“观云色以占年谷丰耗,西北有红云气则稔”。[47]在湖南各地,这天普遍要“占风之方向,以验岁之丰耗”,多数地方认为“北主丰,南主歉;观天色阴暗,明多旸,暗多雨”。[48]但宁远所占内容更为复杂些:“是晨东北风上岁,北风中岁,西北风麦菽成,西风主兵,西南风小旱,南风大旱,东风主水,东南风主疾疫,岁恶。”[49] 在江西南昌,如果天刚亮时多云无星,就主旱,谚云:“正月初一满天图,丢去高田种矮湖。”

  也有以其他方式来占岁的,在河北永平,“取百谷种,量较均一,置之地面;取秸茎以析之,纳豆十二,闰加一粒,置之水中,以为元旦占验。”元旦“取除夕所置百种而较量之,出息者丰获。启视秸豆,而次数之以粒卜月,润者,其月雨;干者,其月旱。”。[50]固安也有类似的习俗。江苏南部传老鼠在初一晚成亲,所以这天要提早吃晚饭,放关门爆仗三声,而后放一碗白米饭,并鱼肉蛋等,作老鼠粮,叫做“万年粮”。如果万年粮早被老鼠吃完,主当年歉收;如果到元宵节还有剩余,则主当年丰收。

  (四)禁忌:

  大年初一,禁忌颇多。其中有些是全国都很普及的,如禁忌当日打破物什,忌骂人,忌说不吉利的话、不可扫地,各种污水不可泼在地上,不准看病,不准吃药,忌用生米炊饭或做蒸、炒、炸、烙等炊事,只能吃年前做好的年菜等等。有些则极具地方性。在湖州,元旦禁忌的事情主要有二,一是不能扫地,否则就会把家扫穷。二是禁止用汤淘饭,否则出行的时候就会下雨。在绍兴,忌说“死”,如果说死,很可能就会实现。假使不小心说出,定有人喝止。忌打破物件,否则也主不吉。若打破了,要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的话来破解。忌早晨吃汤圆时多喝汤,否则,今年一年出门时,都会碰到下雨。在福建厦门,元旦日忌喝粥,否则,出门就会下雨。而当天妇女的禁忌更多。第一不能做针线活,否则他日做女工时,针常会扎手。第二不要唤鸡鸭,否则鸡鸭以后就不听使唤。第三不扫地,第四不打孩子。福建漳州除了禁忌说不吉利的话外,还忌讳向人家讨钱。在福建南部,孩子们不准到门外游玩,怕犯了凶煞。在河南开封,正月初一女子不能给人拜年。而在安徽全椒县,正月初一到初三三天,女子都不能出去拜年,就是自己的娘家也不例外。在甘肃天水,妇女不能出自家大门(13岁以下的女孩除外),嫁出去的姑娘绝对不能回娘家。据说回娘家会冲散了自家的福气,会把婆家的晦气带到娘家,使娘家这一年干啥啥倒霉。而且不能让姑娘看到家谱及桌上贡的牌位,否则祖宗会怪罪的。

  在广东海丰,白天不能汲水,要等天将晚的时候,焚香向神明禀明以后才可以。也不能扫地,否则就会将一年的财运扫走。广东潮州,认为元旦是圣日,不能扫地,不能汲水,不能洗衣服,不能摔破物什。不能喝粥和饭汤,否则出行或做客时,都会下雨,而没有的娶妻的,在娶妻时也会碰上下雨。吃饭时不能用长短筷,否则过渡的时候,会常常搭不上船。不许说坏话,不许骂人。如果两家孩子淘气,骂人的孩子的妈妈就要给挨骂的孩子家送一对大桔。为了怕孩子在新年时说出不好听的话,有些妈妈就会先在除夕夜睡觉时给孩子“拭膠疮嘴”,即偷偷捏一把草在孩子的嘴巴上擦几下后再丢掉。在四川成都,出行时,最忌碰到太岁,如果不小心和他说了话,一年就要倒霉。假如他先说话,大可置之不理,等他转身的时候,只要连向地面“呸呸呸”吐三口口沫,就可减少晦气。这天禁忌说鬼。忌将元旦和初二洗面和刷锅的污水倒掉,只能初三敬神开市后才能倒到门外。另外,元旦不能揭开甑盖,否则本年的苍蝇会比较多。在贵阳,这天不扫地,不擦桌椅,灶上不生火,不煮饭;更不能生气,不能打骂他人,不能发愁。大家相信:这天忙,便要一年忙到头;这天愁,便要一年愁到头;这天打骂了人,家里便一年不得安宁。在邯郸,春节不能开柜,不能动刀,不能用剪子,因为这几种动作都有破的意思,不吉利;不能用篦子,否则篦子会将粮食篦走,收成就不好了。早起煮饺子不能数数,否则,会运送水饺的“毛神”就不往家里运水饺了。忌拉风箱,否则这一年家里要生气。做饭一定做足,盛饭忌盛完,每顿都要剩一些,否则意味着锅光盆净,来年会缺吃少穿。初一不能喝糊涂,否则家人就会犯糊涂。忌闺女看锅底,否则娘家就要穷透气。已婚女子忌在娘家过年,如果迫不得已,就要找一个单独的房间,让她在屋里待着,切忌出门,怕她看到娘家初一点的灯,否则,娘家就要受穷。忌打喷嚏,否则是对神不敬。忌关闭门户,否则来年扬场没风,更不能风调雨顺。忌喊名字,否则叫值日功曹听到,阎王就要勾他的魂魄。另外,春节的鞭炮忌储放,否则意味着一年办事不顺利。在河北怀来县,正月初一天未亮时,不能开箱柜,否则招鼠耗。在黑龙江的若干地方,如宝清,忌除夕夜睡觉,否则主不详。

  (五)其他信仰活动:

  1、节节高在浙江湖州,元旦日要在檐前插芝麻梗,或者用红纸裹上芦梗插在瓶里来代替。也有用两棵大竹子或将甘蔗略加装饰倚在檐前的,都取“节节高”的意思。还有在柏枝上插上大桔子,说是“百事大吉”的。在河南郑州一带,也有类似的举动。“燮烈炭于吉,谓之‘旺相’。贴青龙于石上,谓之‘行春’。插芝麻梗于檐头,谓之‘节节高’。插柏枝于柿饼,盛以大橘,谓之‘百事大吉’。”[51]

  2、挂太锭 在浙江绍兴,元旦日商铺要在自家的招牌上挂太锭。 所谓太锭,是用麻线串成一挂的两只银色的纸锭,一只金色的纸锭,锭和锭中间,串上染红的麦草管。有的财神的神龛上,也要挂上太锭和烧纸,如此,在本年度就能“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发达到三江”。

  3、捷足先登在广东翁源,开门以后,妇女们忙到附近河唇圳口去担水来煮饭,取捷足先登之意。

  4、浴佛在云南车里,元旦的早晨,所有的人都要沐浴更衣,到佛寺去礼佛。女人们都要挑一担水,替佛洗尘。而后,人们互相泼水浇灌。

  5、烧旺气 在河北、山西等地,迎旺气或烧旺气之俗非常普遍。邯郸,初一要将除夕备好的树疙瘩点着,只让冒烟,不让着火,从早到晚,一直青烟不断,叫做“旺气通天”,或“烧旺气”。河北有些山区则把柴草堆起,使燃成熊熊火焰,叫做“点旺火”,都表示今后全家兴旺发达。在山西新绛,“夙兴燔柏柴,名‘兴旺火’”。[52]在河南,也多有在堂中烧炭的习俗,叫做“旺相”。

  6、祭牲在河北邯郸,敬神拜祖后,还要祭牲,即舀一碗小米干饭,按上七枚红枣,插三双筷子,放在牛王或马王或圈神前。祭后倒在牲口槽里,然后说:“打一千,骂一万,大年五更吃顿干捞饭。”

  7、在河北承德,“正旦,国俗以糯饮和白羊髓为饼,丸之若拳。每帐四十九枚,戊夜各于帐内窗中掷丸于外。数偶,动乐饮食。数奇,令巫十有二人鸣铃执箭,绕帐歌呼,帐内爆盐炉中,烧地拍鼠,谓之‘惊鬼’。”[53]

  8、在陕西同官、洛川等地,元旦时将木炭挂在门上,叫做“去瘟疫”。在绥德,人们一早把石炭烧红浇醋,遍熏屋内,叫做“打醋炭”,据说可以去瘟疫。

  9、紧财门:在湖北应城,男女早起,闭门焚香,叫做“紧财门”。在施南,又有“闭财门”,即自元旦起闭门三日。

  10、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归顺直隶州志》(广西),初一日,四乡敲竹筒,或拖竹枝大喊归栏,叫做“收牲畜魂”。

  11、在云南镇雄,起床后,要带上香烛、纸钱到井边敬“水府三官”,然后,挑水回家,称为“金银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舒乙:找回那些丢失的“年味儿”
下一条: ·冯骥才: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刘德增 刘天佐]“剃头”何以“死舅”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