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萨满文化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萨满文化研究

[富育光/孟慧英]满族萨满神谕浅析
  作者:富育光/孟慧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17 | 点击数:21474
 
此类萨满故事不胜枚数,其中最著名的有东海窝集部史诗般的说唱神谕《乌布西奔妈妈》、同《尼山萨满》比较,不仅内容较之古老、丰富,而且语言、体裁、风格上更为古朴,更具传统,堪称满族文学佳品。
满族萨满故事有一批抵抗外族入侵者的英雄传说,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抗辽故事。大辽王经常派出金牌天使和银牌天使到女真部落搜刮财物,抢掠妇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此时出现了一批惩恶扬善、救弱扶小的萨满,他们施展神技惩罚荒淫暴虐的大辽天使,如将蝎子、毒蛇、钢针等物化为女阴,严惩辽使淫行等。他们以智慧、毅力、不屈不挠、自强自尊的品质和精神,同辽兵斗,同辽使斗,同辽暴政斗,在保护部民中,发挥了强大的威力。许多萨满可歌可泣,不愧为民族英魂。
自佛教向东北地区渗入,萨满教与它便展开了顽强的争斗,特别是佛教一支喇嘛教在蒙古立住脚后,不断向满族居地侵染,使萨满教争取独立、生存的斗争越发激烈。满族神谕多有与喇嘛斗法的萨满故事,飞跃神树,钻跳冰窟,穿铁鞋跑火种,特殊技能,使萨满一次次战胜提倡讲经布道的喇嘛,从而民族精神得到维护,民族宗教得以延续。神谕是以自豪的感情,歌颂抵制外来宗教的萨满的,视他们为巴图鲁(勇士),为神。
满族神谕各姓代代相传,汇成庞大、博杂的宗教体系和文学体系。这些经历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是逐渐丰富、逐渐规范的,它代表了满族创造的精神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宗教、文学、民俗、民族诸方面的科学价值,所以说它是一个宝库。特别是神谕中的满族神话,它完全具有和希腊神话,巴比仑神话相媲美的品格,它奇美瑰丽,雄浑磅礴,童稚般的想象更朴拙,更大胆、更辽阔。它古老的内涵,它原生状态的表现形式,它的象征隐谕中涵蕴的原始思维精髓,它在宗教信仰中的地位,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能等等,都为神活学提供了难得资料。那些以为满族没有神话,或没有洪水神话、射日神话等等说法已被大量的,涉猎极广,形成很完整的满族神话存在的事实取代,一些对满族神语的误解和误传,也将被逐渐澄清、说明。“柳叶上生着无数个绿色小包,小包中长出了各样生命,这柳叶是刨世神阿布卡赫赫留下的。”就象这则神谕,满族神话即悠远又繁盛,常青常绿、生机勃勃。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长白恒端的金楼子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璇如]神秘萨满世界的新探索
下一条: ·[石文尧]吉林省九台市萨满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相关链接
·[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
·[陆帅]二人转正戏中的萨满文化初探·[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郭崇林]老三星、新三星与原古神·[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
·[徐琦琦]乡土旅游与文化传承·[施立学 李丹]乌拉街满族文化视域下的东北乡村振兴
·敬文沙龙|色音:中国萨满信仰研究百年历程·[于洋]萨满文化的疾病观念与仪式治疗
·[詹娜]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陈华泽]满族春祭的新形态 ——以沈阳市静安村祭神祭天典礼为例
·讣闻 | 富育光同志逝世·第32期“敬文民俗学沙龙”回顾
·[江帆]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生态思维与哲学意蕴 ·[杨玉莹]满族蛤蟆儿子型故事研究
·[隋丽]象征与标识:满族插佛托习俗变迁中的文化互动与族群认同·[庞晓梅]格列宾希科夫和他的满语、民族志与萨满教研究
·[高荷红]“满族说部”概念之反思·《满族民俗文化》丛书亮相 输出阿拉伯语版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