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国际经验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经验

[贺学君]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以江陵端午祭为例
  作者:贺学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16 | 点击数:21561
 
现以2004年江陵端午祭为例。
这次祭祀与国际观光相结合,定名为“2004年与千年端午节同乐——江陵国际观光民俗节”。
时间:6月11日——6月27日,共17天。        
地点:江原道江陵市南大川市民公园。
主办:江陵市江原道。
主题:神与人类的相遇。
副主题:千年的呼唤,与世界人同乐。
主管:江陵国际观光民俗节推进委员会。
附设20多个参观场所,如农业博物馆、世界民俗馆、韩国民俗馆、江陵端午馆、端午节民俗体验村、秋千场、摔跤场、民俗游乐广场、民俗饮食村、乡土饮食村、世界民俗游戏场、世界饮食村、公演馆、大型集市等。公演馆内,除本国传统节目,还安排许多国外艺术团体的节目。重要文化街、公园和文化遗产保护处(如乌竹轩),每日有各国的街舞表演。本次被邀请的国家有:中国、巴拉圭、委内瑞拉、越南、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摩洛哥、荷兰、蒙古、乌兹别克斯坦、菲律宾、美国、肯尼亚、澳大利亚、柬埔寨、日本等。中国除与江陵结成友好城市的荆州、嘉兴有代表出席,吉林剧团(舞狮、舞龙)、昆剧团(昆曲)也应邀前往,并进行多场演出。
民俗节中还安排各类体验活动:端午民俗体验(做艾子糕,画端午符、端午扇,荡秋千,摔跤等),本国及应邀国的传统民俗体验,传统婚礼试演等。
附带活动还有:摄影大会,诗歌演讲大会,水石展示会,武神道特别战,汉诗白日场,象棋大会,弓道大会,跆拳道大会,学生美术大会等。
表演大会有:江陵地方语言演讲大会,农乐表演大会,风物表演大会,儿童农乐表演大会,摔跤大会,投壶大会,拔河大会等等。
作为“端午祭”活动核心的祭祀仪式,仍按照传统时间和程序进行:
酿造神酒—大关岭山神祭—大关岭国师城隍祭—龟山城隍祭—鹤山城隍祭—奉安祭—迎神祭—朝奠祭—端午巫祭—送神祭—“还于巫祭”
据韩国民俗学会会长介绍,2004年参加活动总人数达100万之多。
本次活动中,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代表还专门被安排到山区一个私人经营的旅游村,体验做端午糕、喝“浑酒”和歌舞联欢一直到夜幕降临。
 
几点感受与启示
 
1.“江陵端午祭”是韩国自己的民俗节庆活动
江陵端午祭,虽然与我国的端午节在时间上有相合之处,也可能最早是从我国传播过去的,但从目前其所行的仪式分析,可认为它确实是属于韩国江陵民众的:仪式中所祭祀的对象是他们信仰中的神话人物,祭祀所执礼仪具有明显的江陵地方特色,尤其风物游艺更表达出他们代代相传的文化底蕴。“乱场”现场民众积极参与的热情,也印证了这一活动符合他们的精神心理需求。
2.江陵端午祭是在历史发展中按民众的需求不断演变的
这种演变,在初生态环节相当缓慢,例如,巫俗性质的祭仪中那些离核心意义较远的娱神仪式就逐渐附加了民众自娱的成分;但主要还是表现在次生态和复生态环节——这些环节本身潜含了更多可变的基质。其中最具开放性的,是那些风物游艺类活动。整个祭祀活动之所以能够历久传承,并日益昌盛,与此类游艺不断弘扬创新,从而受到民众喜爱和关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以此为契机,积极从国内外引入相关的具有新时代特质的文化因素,并在新价值观的认同中促成民众的和谐一致,进而实现传统的自然蜕变与创新。
3.政府的有效管理,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制度保障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其政府都要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介入民俗事象的管理。这种管理,由于与政府的权力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又由于权力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便显出有效和负效两个方向。在实践中,政府的有效管理,实际上是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制度保障。这方面,韩国政府为我们提供了成功例证。
例1,“江陵农乐”的绝处逢生。这一民俗事象与韩民族以"农者天下之大本"的农耕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从祭礼到一年十二个月的岁时风俗,农乐用它单纯的乐器、动作与舞蹈,将民众的情感和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深受民众的欢迎,却由于种种原因,曾几度限于困境。后来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干预,如:积极组织全国性的民俗艺术竞赛,并颁发各类奖项;江陵市长鼓励派农乐义务参加江陵端午祭的风物游艺演出;确认该地农乐为国家“重点无形文物第11-4号”;支持成立“江陵农乐保存会”,开办“江陵农乐学校”,扩大农乐队等等。这些措施,从传授乡土文化、培养后备人才做起,为有效地继承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这一民俗活动越办越红火。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乌丙安]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下一条: ·[刘晓峰]谁是“人间国宝”?
   相关链接
·[郑然鹤 庞建春]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教育的现状和启示·[李子贤]韩国济州岛传承的活形态神话|
·[赵振坤]韩国民俗学对“民”与“俗”的研究·[徐娅玲]韩国民俗符号中的“女神性”
·[郑文换]从文化遗产保护到文化旅游开发的乡村振兴之路:以韩国河回村为例·[庞建春]山神传说与地方社会
·朝韩申遗合并,传统摔跤希日木列入非遗名录·[李子贤]韩国济州岛传承的活形态神话
·[张晖]韩国蛇郎故事的叙事结构分析·迄今已有175个国家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2届常会即将在韩国济州岛召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增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传统文化遗产
·韩国将承办下一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常会·韩国“申遗事件”中的谣传与误解
·[王晓涛]责任分担:作为“文化事件”的韩国申遗·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延续民族的清雅之音
·[任敦姬]“人间国宝”(Living Human Treasure)与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和挑战·[爱川纪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韩国
·专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经验与挑战:以韩国为视点·[何新]端午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