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国际经验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经验

[贺学君]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以江陵端午祭为例
  作者:贺学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16 | 点击数:21598
 

 

        [摘要]韩国端午祭是江陵民众由村落祭奠发展而来的一项传统民俗“庆典活动”。它始于岁时风俗的“端午节”,如今已演化为“尝试新文化、探索新生活方式”的现代庆典活动。其时间和内容虽然与我国的端午节有某些交叉和相似之处,但确实具有独特的品质,两者不可混同。本文以翔实的资料,从祭仪、演戏、游艺(游戏)等多方面,对这一活动的丰富内涵和全过程进行了介绍。文章认为,这是一个传统民俗有效保护和现代传承的成功经验,并对其有益启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韩国;端午祭;有效保护;现代传承;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 K8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6)01-0067-09  

 
2004年春夏之交,韩国江陵端午祭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事,曾被我国报刊和网络炒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人提议要动员万民进行签名运动,以示抗议。正在此时,我受亚细亚民俗学会邀请前往韩国江陵参加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和“端午祭”民俗观光活动。五天的研讨与实地考察,我对韩国端午祭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获得诸多有益的启示。
今年,韩国的申报已经获得联合国的批准。此事再次成为我国报刊和网络关注的焦点。我想借此写出我的了解与思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份真实的参考。
 
江陵的文化概况
 
江陵位于韩国东部白头大干与东海之间。东滨东海,西邻平昌、旌善二郡,南与东海市相连,北同襄阳郡接壤。全市面积1040平方公里,为首都汉城的1.72倍,人口却只有24万(2004年,汉城1000万),不到汉城的1/4。
资料表明,史前时期,江陵已具人类文化萌芽。三国时代称“阿瑟罗”,高丽时代称“东原京”,朝鲜时代称“江陵大都护府”,均显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地位。
“关东”、“岭东”是江陵文化的指代词。关东指铁岭以东,岭东则是指白头大干(大关岭)以东地区。岭东地区虽然地形坡度大,海岸线单调,没有大型海港,春夏多风雨,秋冬多风雪,不是人们生活的好地方,但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也创造出岭东地区特有的风俗、语言以及文化传统:随处可见的平野,孕育出以姓氏为中心的农耕文化;著名的湖沼,生发出风流文化;贫瘠的山地,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山间文化;长长的海岸线,衍生出众多的渔村文化。这些传统反映着民众艰难困苦的奋斗历程,传统的承续使文化得以世代绵延。从古濊国都城时代起,江陵就已形成带动周边的主流文化。高丽时代禅宗传入,繁荣了独有的佛教文化。朝鲜时代,名门豪族迅速接受儒教文化,形成独有的两班文化;朝鲜后期,多种民俗文化竞相发展,风物(农乐)、农谣(民谣)、假面舞剧、民俗游艺、巫俗祭等都很繁盛。江陵端午祭即是江陵民众长期以来集各类民众文化于一体的民俗庆典活动。其中,既有神话、历史的滋润,也有生活真情的流露;既有江陵文化主流的“固有性”,又有吸纳外部文化精华的“求变性”。
 
江陵端午祭
 
1.江陵端午祭的历史渊源
韩国的端午,时间上与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相同,他们也称之为“重午、重五、端阳、五月节”,传统称为“上日”。①“端午”从字义上解释为“初午”,属五月第一个“马日”。五月本是一个阳数(也称为奇数),初五即是两个阳数相遇,他们与我们一样有着重视奇数日相遇的习俗,因此定为一大节庆日。此节萌生于何时,目前没有文字资料可证,但已知早在新罗时代即有了“端午节”。这一天,上自皇室,下至平民百姓,举国欢庆。
传统端午节包含多重活动:京乡各地举行茶礼共享节日的风俗;妇女用菖蒲水洗发或饮用,或用菖蒲露化妆、洗面沐浴“端午妆”,用菖蒲根做发簪;喝益母草汁、煮白草;吃艾子糕或车轮饼;备带餐点聚集在菖蒲繁茂的水边迎水;在大树下荡秋千,进行壮士角力比赛;士大夫家将朱砂天中赤符、端午符等贴在门上用以辟邪;君臣间互赠端午扇等。
江陵曾是古国的首都,当时有“舞天”的宗教庆典活动,端午是五月祈求丰收的播种庆典,十月是秋收的感恩节。江陵的端午祭除汇集了国内所举行的传统习俗之外,还有属于自己的内容。它不是一家一户的小型祭奠礼仪,而是一项大规模的巫术祭仪,是这一地域全民的庆典活动。
“江陵端午祭”形成大规模的庆典习俗,在1603年时即有详细记录。②其内容包括从农历四月起的锯神木、迎神、演戏等一系列祭祀习俗,以及融“大关岭山神祭”与“村庄城隍祭”于一体的村落祭奠等。参加人员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形成官民合一的庆典形式。而这些庆典均与地区的有关神话传说相联系,意味着“地区历史”、“地区人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敬奉的对象,成为自己独立的信仰体系,因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样的祭祀活动,在古时也称为“部落祭”,除了有保存文化、辟邪求福功能之外,还蕴涵着陶冶民众性情,防止各姓族群间的分裂,以实现大同社会的目的。这种共同体礼仪的延续是“江陵端午祭”得以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每逢端午,江陵人都要涉足祭祀和相关的集市活动。他们认为,只有如此才算是纯正的江陵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乌丙安]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下一条: ·[刘晓峰]谁是“人间国宝”?
   相关链接
·[郑然鹤 庞建春]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教育的现状和启示·[李子贤]韩国济州岛传承的活形态神话|
·[赵振坤]韩国民俗学对“民”与“俗”的研究·[徐娅玲]韩国民俗符号中的“女神性”
·[郑文换]从文化遗产保护到文化旅游开发的乡村振兴之路:以韩国河回村为例·[庞建春]山神传说与地方社会
·朝韩申遗合并,传统摔跤希日木列入非遗名录·[李子贤]韩国济州岛传承的活形态神话
·[张晖]韩国蛇郎故事的叙事结构分析·迄今已有175个国家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2届常会即将在韩国济州岛召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增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传统文化遗产
·韩国将承办下一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常会·韩国“申遗事件”中的谣传与误解
·[王晓涛]责任分担:作为“文化事件”的韩国申遗·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延续民族的清雅之音
·[任敦姬]“人间国宝”(Living Human Treasure)与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和挑战·[爱川纪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韩国
·专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经验与挑战:以韩国为视点·[何新]端午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