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陶立璠]中国的面具文化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2 | 点击数:22835
 

四、中国傩文化的研究现状

  中国傩文化的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逐渐展开的。在此之前的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不仅傩文化受到冷落,就是最切近民众生活的民俗学,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批判。因此在整整3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民俗学停滞不前,远远落在日本和韩国之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拨乱反正。民俗学又一次得到新生并空前的发展。傩文化的研究也不例外。首先是中国大陆的戏剧界,在20世纪80年代初,掀起一股不小的民间傩戏研究热,召开了各种类型的傩戏学学术讨论会。紧接着民俗学、民族学者加入其中,展开田野作业,考察民间傩戏的流传和特点。根据学者们对中国各民族傩戏传承现状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有人提出建立中国傩戏学的倡导,并于1988年成立了“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也有的学者认为,傩戏是中国古老巫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作为中国傩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将傩戏置入文化研究的系统中,作多角度,多方位的综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傩文化学。

  目前中国傩文化的研究,已造成一种多学科参与研究的局面,它已涉及到民俗学、民族学、语言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民间文艺学以及音乐、美术、舞蹈等学科。在此期间,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傩戏面具展览;出版了傩戏和傩文化论文集、图片集。影响所及,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日本学者已多次、多人到中国贵州傩戏流传地区和民族中作实地考察。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还建立了傩文化信息交流中心,编辑出版研究通信。这种研究正显得方兴未艾。

  近几年来,中国傩文化的研究在学者们的努力下,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基本上查清了中国傩文化的流布地区和民族,形式和特点,并涌现出一批颇有才华的研究者。但在研究方法上,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

  1.对傩文化的本质,学术界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即傩文化是一种综合的民俗现象,还是单一的艺术(戏剧)形式?显然,目前的研究过多的考虑了傩文化的表现特点,着重对傩戏的研究。

  2.近几年来,中国学者对各地、各民族的傩文化进行了大量考察,发表的论文有数百篇。但在田野作业中,对涉及傩文化的众多民俗事象,研究者们尚缺乏宏观关照和精细的描述,这不能不影响到研究的深入。

  3.考察和研究队伍,缺乏专业训练。特别是有些研究者对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缺乏了解,这就直接影响了研究工作的深入。

  4.中国傩文化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规划。

  中国面具文化的考察与研究,近10年展开了新的一页,取得的成果是十分辉煌的。地域性、民族性研究著作陆续出版,标志着中国傩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如果再进一步加以协调和规划,关照宏观与微观研究,并与日本、韩国等国的面具文化作比较研究,中国面具的文化史价值便可得到进一步揭示。

 

原载:台湾《哲学与文化》22卷第5期,1995.5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何彬]试论国际市场开发与民俗学的新课题
下一条: ·[刘锡诚]钟馗论
   相关链接
·中韩传统面具文化交流活动在川举行·对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的系统呈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