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陶立璠]中国的面具文化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2 | 点击数:22840
 

中国傩文化历史演变示意图:

商、周、
春秋战国时期
宫廷傩仪、
乡人傩同时并存
秦、汉时期
傩仪宫廷化的极盛期
三国、魏晋、
南北朝时期
宫廷傩仪的消歇期
隋、唐时期
古傩向今仪转变期
傩仪开始复归民间
   
今傩形成、傩的戏剧化
傩与民间信仰相结合
元、明时期
宫廷傩完全消失
民间傩继续传承
   
宫廷傩被萨满祭祀所取代
傩戏进一步深入民间
近代和现代
傩以戏剧的形式
继续在民间传承

 
 三、中国傩文化的特征和民俗功能

  中国的傩文化,始终是巫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原始形态是戴着假面具的“驱鬼逐疫”巫术。大约在公元前 16世纪的商、周时期,傩仪活动就已有了一整套固定仪式。近几年来傩文化引起学者们注意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中国古代的傩祭和傩仪,是中国巫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很早从民间走向宫廷,并成为国家大典(礼仪)。统治阶级的重视,对中国傩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其绵延不断,延续传承将近4000年;二是古代傩仪中,面具的使用由娱神向娱人的方向发展时,加进世俗故事表演后,形成了中国戏剧的雏形。这对中国戏剧发生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当20世纪80年代初,傩戏研究展开时,中国的戏剧理论家们惊呼:“中国的戏剧史要重写”。

  中国的傩文化从形成上看,是一种使用面具的巫术:从内容上看,它的功能主要是驱鬼逐疫。所以傩文化无论在历史的流传过程中产生怎样的变异,它的核心,即面具的使用始终不变。也就是说,鉴别傩文化的重要标志是面具,即凡使用面具礼神或驱鬼逐疫者,均属傩仪范畴:凡戴面具表演戏剧故事的,属傩戏范畴。为此,中国北方诸民族的萨满信仰,特别是满族、达斡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等民族信奉的萨满跳神,在仪式进行中不使用面具,所以它不属于傩文化范畴。少数受到汉文化影响的萨满,如汉军旗萨满,跳神时也使用面具,这只是例外。

  除傩和萨满信仰之外,中国各地、各民族中,还有传承许多其他巫术事象,如汉族的神汉、巫婆、打卦(占卜)、算命,少数民族中的各类巫术信仰等,此类活动,有些与傩文化有关,有些则与傩文化渺无相涉。

  傩,即是一种巫术活动,又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它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一直发挥其民俗功能。这种功能概括起来有如下数种:

  一、祈福禳灾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祈福禳灾都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这种群体活动,大都安排在农闲季节或大型的节俗活动之中。在古老的农业社会,人们对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最为敏感,春、夏、秋、冬季节更迭,这本是自然规律,但在古人的眼中,它却与人们的生死观念相联系。冬尽春来,被认为是旧的一年的死去和新的一年的诞生。所以每当冬季来临时,总是增加人们的对自然界的畏惧和恐怖心理,他们不认为这是自然现象,而认为是鬼魅在作祟。为了驱除邪恶,祈求平安,他们为新与旧、生与死设计了一种交界处,这一交界处就是每年的 “除夕”。这一天,宫廷里照例要进行大型的傩祭,借以驱除阴气(寒气)。主持这一傩祭仪式的是巫师方相氏、十二兽(或曰十二神)、侲子等。其中方相氏和十二兽戴假面具。到了汉代,傩祭变为春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仪式进行的过程看,每当举行傩仪时,方相氏带领十二兽和侲子,在宫廷的各个角落,施行从里向外的驱赶,将鬼疫逐出门外后,便在门口设置辟邪物,如挂桃符、苇戟,设神荼、郁垒像等。宋代以后,除夕举行傩祭的仪式才渐次消失。现代,在傩戏表演之前,由巫师举行的请神仪式,是古代傩仪的余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何彬]试论国际市场开发与民俗学的新课题
下一条: ·[刘锡诚]钟馗论
   相关链接
·中韩传统面具文化交流活动在川举行·对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的系统呈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