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陶立璠]中国的面具文化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2 | 点击数:22837
 

  二、丧葬时驱邪避邪

  这是古代傩文化的另一功能。古代的丧葬习俗中,傩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周礼·夏宫》记载,古代在埋葬死者时,挖好墓穴后,方相氏要“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魍魉)。”方相氏的职能仍然是驱鬼逐疫。这种功能往往表现为三种方式:

  1.活人(巫师)入圹驱鬼。这种习俗在古代由方相氏担当,流传到今天,这一职能也还是由巫师担当,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变异。

  2.用巫师的面具随葬。陕西固县出土的殷商铜器中,就有鬼面和兽面,大小接近人面,有穿孔,可佩带。(见《考古》杂志,1980年第3期《陕西固县出土殷商器整理简报》)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发现的纯金模压面具和青铜面具,也是方相氏用来驱鬼逐疫的面具随葬品。

  3.将驱傩场面引入墓圹建筑之中。汉代是中国傩仪发展的鼎盛时期,宫廷的傩仪不仅场面宏大,程序完整,影响也很广远。这种人间傩仪的恢宏场面,在墓葬中也得到充分体现。这时,以面具随葬的习俗,渐渐被墓葬建筑中使用的画像石、画像砖所取代。方相氏《行傩驱鬼图》,被置入墓门的横额之上。画面正中是头戴面具,手持利刃的方相氏;两边是十二兽,同样头戴面具,身穿铠甲,挥剑发矢,执戈狂舞,表现出驱鬼逐疫的宏大场面。(见《文物》杂志,1987年第10期,《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发掘简报》)

  三、占卜、预兆,求子、祝寿

  这是傩和民间习俗生活结合最紧密的部分。宫廷傩仪虽然具有巫术性质,但它已成为一种典章礼仪,并渐渐失去活力。而民间傩仪则和宫廷傩仪不同,它没有一套固定的程序约束自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加以适应和变异。最常见的是,民间经常用滩祭的方式,达到占卜吉凶,预兆未来、求子和祝寿的目的。如根据《周礼·占梦》记载,古代帝王很注重对梦境的占卜,每当一岁终了之时,综计一年中应验的吉梦,编成册籍,并行四方之礼,去除不祥之梦,并命方相氏行傩,驱除疾疫厉鬼。现代傩俗中这种例子也更多。在贵州德江县土家族地区,傩祭活动主要由叫做土老师 (巫师)的人主持。人们遇到治病、消灾、求子、保寿等事,都要请土老师施法。年节时打扫屋子,要请土老师跳神,祈求一年中相安无事;青壮年夫妇无子时,要请土老师举行“冲傩”仪式,许愿、还愿以求生子;如果生了病,则要扎制“茅草人”,请土老师做法,消除疾病灾难;老年人的生日,要请土老师设坛“冲寿傩”。所有这些仪式,除巫师设坛礼神,打卦占卜之外,都要进行傩戏演出。这种演出将娱神与娱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不同于古傩的今傩习俗。

  四、傩的戏剧化

  傩的戏剧化是傩祭功能演变的结果。最初的傩是一种巫术活动,由于这一活动使用面具,结合傩仪常伴有音乐和舞蹈表演,这就为以后傩戏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研究傩戏时,有一点必须明确,即傩俗始终是傩戏的载体;其次应当了解,所谓的“傩戏”,严格意义上说,它还不是一种独立的戏剧艺术。充其量只不过是现代戏剧的雏形而已。因为从现在发掘的傩戏剧目来看,除少数吸收民间歌舞形式,表演世俗故事外,大部分是移植其他地方剧种的剧目,且表演上极不完善。如笔者曾经考察过贵州省德江县土家族傩戏中的“关公戏”。全剧只有一人饰演关公,演员身着靠子(戏剧中武将的服装),头插鸡毛翎子,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只是一把普通木制小刀,显得不伦不类。所以民间虽有傩堂戏、傩愿戏、庆坛戏、傩戏之分,但这种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戏剧,而只是一种民间的娱乐形式罢了。如此说来,傩戏仍没有脱离傩俗的范畴和功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何彬]试论国际市场开发与民俗学的新课题
下一条: ·[刘锡诚]钟馗论
   相关链接
·中韩传统面具文化交流活动在川举行·对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的系统呈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