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姚新勇]方法、论证与潜逻辑
——吕微《现代性论争中的民间文学》商榷及其它[i]
  作者:姚新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4-11-09 | 点击数:7122
 

注释:

  [i] 本文发表于《民族艺术》2003年1期。

  [ii] 此段引文均出自《论争》。

  [iii] Folklore有“民俗学”与“民间文学”两种译法,但因为吕微在文章中基本取后一译名,而且没有细分,所以本文从之。

  [iv]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世纪中的“神圣”、“宗教”、“世俗”等分野,居然直接套到中国世界的“官”、“民”之分上了?

  [v] 由于篇幅的关系,关于《论争》一文的自相矛盾基本就分析至此。其实相同性质的问题在《论争》第三部分还在继续深化。

  [vi] 注意这里所说的“理想型”国家类型,并不直接是性质性的判断,而主要是从韦伯的“理想型”取意;当然,也不能排除所论及的作者的价值性选择含义。

  [vii] 这当然不是一个严谨的词,这方面所涉及的范围,常常涉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历史学等到多种学科。

  [viii] 且看下面几句话:当我们讨论民间的“定义时,只有在下列一点上,部分地吸取了东西方‘民间社会’讨论者的观点:即民间是与国家相对的一个概念,民间文化形态是指在国家权力中心控制范围的边缘区域形成的文化空间”。[7](P127)“守住知识分子的民间岗位,在政治权力以外,建筑起自成一体的知识价值体系,并在这价值体系内实践并完成现代知识分子对历史对人生以至对文化的责任与使命”。[8](P27)再请联系《中国当代文学史》对民间“潜文本”的高度重视。

  [ix] 这对许多相关的中国学者来说都是如此。笔者前段时间的有些文章,也存在同样问题。

  [x] 如民间广为流传的许文长的故事,恐怕就是根据现实中的落魄或风流文人之原形创造出来的。[5](137~153)

  [xi] 洪长泰先生《到民间去》将现代民间文学家提出的“到民间去”的口号,视为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下乡”运动理论的滥觞,与日后知识分子被沦为“民众”改造的对象不无关系。[5](P288~299)而赵世瑜先生的《眼光向下的革命》“结语”部分,特别强调了作为“思想革命”的民间文化运动和作为“学术革命”的民俗研究之间的区别。[14](238~258)其用意可能与笔者接近,但我以为即便将·四民间话语体系中的这两部分结合在一起,也可以达到更客观、公正地认识五·四学人活动的意义。

  [xii] 这主要是就性质而言,并不完全局拟于实际国家政权的掌握与否。

  (原载:《民族艺术》 2003年第1期 )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吕微]民俗学的浪漫主义“原罪”
下一条: ·[刘锡诚]十九世纪俄国古典作家的民间文学观概述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张筠]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俗学主动:传承、实践与现代性·[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李欣然]童谣,游戏与操场: 艾欧纳·欧匹和彼得·欧匹的儿童民俗学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