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列维-施特劳斯]人类学的现代危机
——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百岁诞辰纪念专辑
  作者: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4 | 点击数:18870
 

今天的肯甘族人



肯甘族小男孩
© Clarissa Becker
 

        当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在《教科文组织信使》上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肯甘(Kaingang)族人刚从长达几十年的种族灭绝和大屠杀中艰难地振作起来。当时,大部分族群中婴幼儿的死亡率都非常高,而且疟疾、结核病以及酒精中毒导致的灾难让人恐惧更可怕的后果。此后,肯甘族人被纳入巴西联邦政府印第安人保护司的管辖区内,因此那时的专家们认为肯甘族人正面临着文化解体,并将迅速融入民族社会中。 
 
        今天,在巴西南方的四个州—圣保罗州、巴拉那州、圣卡塔琳娜州和南大河州—分布着约3万肯甘族人。肯甘族是巴西的南美印第安人族群中人数最多的族群之一。在过去几十年内,人口的剧增使得这些辖区已经很难容纳年轻的、受教育程度日益提高的人群了。 

        虽然人口也在向城市迁移,但是肯甘族人对土地和传统的依赖仍然占据着首要地位。这种依赖具体表现为恢复和更新肯甘族地位的愿望,尤其是重视语言的学习和口述传统的传承。另外,肯甘族人认为自己是完完全全的巴西公民。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这是全球化带来的众多悖论之一,伴随着全球化,地方性的身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认可。 

        当代人类学并不是没有“研究对象”的学科。正好相反,借鉴了1935年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得出的大部分经验,它经历了空前的飞跃发展。那时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还是一位年轻的人种学家,在他头一次遇到美洲印第安人—巴西巴拉那州的小群体肯甘族时,他在自己的著作《悲伤的热带地区》中写道,他当时震惊于这个群体的社会解体状态,对他来说,这好像不是“真正的印第安人”,也不是“野人”或“纯种印第安人”。然而,列维-斯特劳斯还是从这次经历中得出了慎重和客观的经验,这在今天对于人类学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那就是面对一种经受过殖民政策冲击的文化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人种学家罗伯特•科海珀(Robert Crépeau)的评论,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
 
  • 参考:
  • 肯甘族人的神话和仪式,罗伯特•科海珀著。
  •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教科文《信使》2008年第5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列维-施特劳斯]烹饪:提供美味的艺术
    下一条: ·教科文组织:一次艰难的调查
       相关链接
    ·[唐璐璐]对“非遗”与“社区”的再认识——基于“德国现代舞实践”列入非遗名录的思考·[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
    ·[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
    ·[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
    ·[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潘宝]遗产人类学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