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族志/民俗志

[刘晓春]殖民主义时代的时间观
——以进化论、民族志、结构主义为对象
  作者:刘晓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0 | 点击数:15755
 

  参考文献:

  [1] [法]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M].王志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2] Johannes Fabian,1983,Time and the Other:How Anthropology Makes Its Object,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3] 吴文藻.文化人类学[A].王铭铭.西方与非西方[C],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4][英]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5][美]梯利.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下)[M],马元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7]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8] [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M],王宪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英]马凌诺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M],梁永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0] Stephan Feuchtwang,1973,‘The discipline and its sponsors’,in Talal Asad(ed.) Anthropology & the Colonial Encounter, New York: Humanities Press.

  [11] Eric Wolf,1982,Europe and the people without histor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2] [印]特贾斯维莉尼南贾纳.为翻译定位[A],许宝强、袁伟.语言与翻译的政治[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13] [法]弗朗索瓦多斯.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上)[M],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14] [法]列维-斯特劳斯.图腾制度[M],渠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5] [瑞士]皮亚杰.结构主义[M],倪连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6] [英]约翰斯特罗克.结构主义以来—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

  [17] [法]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M],谢维扬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18] [法]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M],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9] [法]埃里蓬.今昔纵横谈: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M],袁文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注释】

  1、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启蒙运动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遗产中发现了某种古老力量,并且对普遍的真理要求顶礼膜拜。启蒙把只有在整体中才能被理解的东西称之为存在和事件:启蒙的理想就是要建立包罗万象的体系。然而,吊诡的是,具有极权主义性质的启蒙始终在神话中确立自身。神话自身开启了启蒙的无尽里程,在这个不可避免的必然性过程中,每一种特殊的理论观点都不时地受到毁灭性的批评,而理论观点本身也就仅仅是一种信仰,最终,精神概念、真理观念,乃至启蒙观念自身变成了唯灵论的巫术。这种命中注定的必然性原则取代了神话中的英雄,同时也将自己看作是神谕启示的逻辑结果。这种原则一旦被形式逻辑的严密性所限定,那么它就不仅仅控制着西方哲学的所有理性主义体系,而且也支配着体系的结果:这些体系肇始于众神的等级制度,并且在偶像的黄昏中把对不公正的愤慨当作同一性内容而传承下来。如同神话已经实现了启蒙一样,启蒙也一步步深深地卷入神话。——参见(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辨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第9页。

  2、马凌诺斯基举了一个例子,有人曾经问过一位权威:“土著人的习惯和风俗是什么?”他的回答是:“风俗吗?没有。习惯?像野兽一样。”他认为,现代民族志的知识与此相距甚远。——(英)马凌诺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梁永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刊于《哲学研究》2006年第5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术中华 2005-08-12

上一条: ·[洪文雄]一部图像的人类学民族志
下一条: ·[钟敬文]撰地方民俗志的意义
   相关链接
·[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
·[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
·[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
·[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
·[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潘宝]遗产人类学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周大鸣]三十而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