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述史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口述史

[董瑜芳]试论口述历史中的版权问题
  作者:董瑜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19 | 点击数:15984
 
 
四、对口述历史活动中的版权归属情况的小结
 
首先,在授权委托书签订之前,各阶段的版权归属情况如下:
(一)若口述历史学者自主完成一次口述历史活动,并未受雇或受委托于他人,此时,情况较简单。
1、访谈第一个阶段的成果——音像制品的作者可以是受访者也可以是受访者和访谈者作为作品的合作作者。
2、访谈第二个阶段的成果——抄本的作者可以是访谈者也可以是受访者和访谈者作为作品的合作作者。
(二)若口述历史学者是受他人委托或受雇于人,委托合同明确约定或法律规定作品归于委托方或雇主的[3],所有本应是访谈者享有版权的作品,版权都归开发方所有,即:
1、访谈第一个阶段的成果——音像制品的作者可以是受访者也可以是受访者和开发者作为作品的合作作者。
2、访谈第二个阶段的成果——抄本的作者可以是开发者也可以是受访者和开发者作为作品的合作作者。
(三)当然,访谈者与开发者虽有雇佣关系或委托关系,但若不属于法律明确规定版权归属雇主或单位的情形,或者委托合同并未约定作品版权的归属时[4],作品归访谈者所有,各阶段版权状况与(一)相同。但由于开发方进行口述历史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加工作品,此时,双方应另外签订一合同,进行版权转让或许可将访谈者的版权转让或许可给开发方。下文的论述都认为访谈者作为雇员或受托人不享有版权或者其版权已转让或许可给了开发方。
第二,授权委托书签订后版权的归属如下:
(一)在访谈者独立进行口述历史活动的情形下,授权委托书的签订是将受访者的权利转让或许可给访谈者。
(二)在访谈者受雇于开发方时,访谈者处于代理的地位,代开发方与受访者签订授权委托书,将受访者的权利归于开发方。
访谈者独立进行口述历史活动时,经过以上授权过程,受访者的部分版权归于访谈者;访谈者是受雇于他人或受他人委托的,经过以上授权过程受访者和访谈者对作品的部分版权最终归于了访谈者的雇主。所谓的“部分版权”是指开发者要对口述历史产品进行加工所必须获得的授权,其内容因个案不同而不同,是谈判和讨价还价的结果。开发方有了这一授权就可以对口述历史作品进行加工和处理,得到最终产品并将其传播开去。
 
五、结语
 
版权制度对口述历史活动的展开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口述历史作品版权的产生、作者的确定,到权利的授予或转让,以及对口述历史成品的保存和传播过程中涉及的对各权利人的保护,无不渗透了版权制度。而版权对任何作品的保护只是保护作品中的智力创造,因此,对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利用权只能归于智力劳动的投入者。惟如此,方能保护智力成果产生的源泉,促使更多智力成果的出现,增加整个社会总的智力成果量。对口述历史作品的保护也不应例外。从口述历史的抄本到对抄本校对后形成的初级产品,通过版权法确定的作者均是通过智力劳动形成作品的访谈者和受访者。对于往往是口述历史活动的金钱资助者的开发方,起码在理论和制度上只有通过法律规定或作者的授权、转让方能间接的享受版权中的部分精神和经济权利。但现实中,由于开发方强大的经济实力导致其强势的谈判地位,往往受访者和访谈者不得不无奈的让出自己的权利,而报酬可能是很微薄的。所以在本文结尾,要重申要尊重作品的真正创作者——受访者和访谈者,给其与其智力劳动相符或基本相符的回报,使付出和所得基本平衡,才能鼓励人们从事这种智力创造活动,才能避免涸泽而渔,进一步促进口述历史活动的展开。
 
(原文刊于《知识产权文丛》第十四卷)
--------------------------------------------------------------------------------
 
[1] 以上内容均参考:杨祥银,《与历史对话:口述历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书稿(此书即将出版)。
[2] 郑成思,《版权法》,1990年版,第292页。
[3] 按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的规定,雇员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如果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那么著作权由单位享有。也就是说,在口述历史活动中,如果访谈者主要是利用其雇主即开发方的资金或其他物质技术条件,并且作品的责任由访谈方承担,则对于含有访谈者智力劳动的产品的著作权归开发方。
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4] 见上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法学网

上一条: ·[访谈]口述历史能否给予“历史的真实”?
下一条: ·[曹幸穗]口述史的应用价值、工作规范及采访程序之讨论
   相关链接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江帆]地方性知识在民间叙事中的嵌入策略及其功能
·[詹娜]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邹元江]昆剧“传”字辈口述史的当代意义
·[詹娜]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杨利慧:抢救性建设京津冀大运河口述史影像库
·《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天津发布·[沙伊珂]谈论重修中国锡伯家谱之现象问题
·[孔军]个人叙事、集体叙事与知识生产·[邱国珍]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以两则口述史材料为中心
·[侯儒]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族式传承口述史研究·[中村贵]探究普通人日常生活及其背后的心意
·非遗学术大家口述史项目启动·[杨建华]日常生活:中国村落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运河记忆:在嘉兴船民的口述史中,寻找对民间生活的敬意·民间文化保护注重细节追问
·[中村贵]关于口述史在现代民俗学应用中的思考·[中村贵]现代民俗学研究中口述史方法的目的与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