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盛燕 赵旭东]从“家”到“庙”
——一个华北乡村庙会的仪式变迁[1]
  作者:盛燕 赵旭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04 | 点击数:40612
 
初二是“二月二龙牌会”的正日子,一大早有许多来自各地的信徒来醮棚进香,各乡镇的文艺队和鼓队也会赶来,鼓声雷鸣般地响,全镇都能听见,各文艺队也都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每个文艺队周围都围满了观众,热闹非凡。当地的学校在龙牌会期间也会放假,孩子们更是找到了热闹的玩处。醮棚的门永远都不够宽,出出进进的有进香的人也有只是来看热闹的人,孩子们也跟着长辈学拜神,但是来上香人主要是妇女,当地人认为家里的女人可以代替全家人求福避灾,所以男性也可不必去拜神。正日子这天,会有许多外地的信徒来上香、还愿、看香等,据人们说龙牌十分灵验,每年来还愿的人十分多,还愿的人一般会捐上香火钱,香火钱有少有多,十块到几千块不等,这也是庙会的主要收入。这些收入一般都足够龙牌会一年的开支,通常还会有些节余。初二下午和上午的节目差不多,也是秧歌、鼓队、碌碡会等的表演以及两场戏。河北一带有许多赶庙会的小贩,他们打听哪有庙会就去哪摆摊,他们有的初一就赶到范庄了,有的则是初二早上过来准备摊点,有卖小吃的,也有卖香烛纸钱的,也有许多给小孩子们玩的小游戏,比如说套玩具之类的。很多家长会带自己的小孩到镇上庙会玩耍,龙牌会真正具有一个节日的功能。总之,庙会是品种丰富,场面热闹。在初二的晚上,龙牌会还会组织人放焰火,快八点时开始放,刚开始是一个一个放,等到了八点时便一齐燃放,天空骤然布满绚丽的烟火。这时人也到齐了,樵棚旁又围满了人,中间空出一块空地放焰火,围成一个大圈的人们都抬头望着黑色的天空,期待有美丽的烟花绽放在空中。这也是小孩最喜欢的节目之一,还小的孩子会骑在父亲的肩上看烟火。整个过程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到此时龙牌庙会达到一个高潮,范庄的人们这片炫目的烟火下一起度过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
初三这天,基本和初二这天差不多,有两台戏、有鼓班、秧歌队等助兴。这天进香的香客仍不减少,有许多人是因为正日子初二这天人多太挤,有的老人身体也不那么健朗了,就初三或者初四再来。庙里有专人“看香”,看香是一门大学问,看香人根据信徒上香时一把香的燃烧情况:比如说火的大小以及香灰的倒向等,可以推测出信徒可能遇到的祸福。虽然看香有一种“香图”可以依照,但是信徒们认为不同的人道行不同,有的能看得准,有的看不准。信徒们会根据经验和看香人的口碑来找自己信得过的人看香,如果灵验的话来年就会来还愿,而且以后每年都会来龙牌会祭拜。初三人相对初一初二较少了,这天也会有妇女带着小孩来“扫堂”,扫堂一般是寄在龙牌的男孩子长到十二岁(虚岁)时来向龙牌致谢,类似于一种成年礼,但这里是指孩子以后能健康成长,龙牌保佑孩子不会夭折。龙牌会期间每天都来上香的人并不多,一般来一次就足够了,外乡镇的村民有时还会结伴来庙会上贡祭拜。这时,庙里唱经的妇女就在龙牌前开始唱经,笔者认为这种形式的唱经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欢迎仪式。初三晚上也会有一场烟火表演,和初二一样。
初四上午仍然是与初三类似的情形,到下午1时左右,接龙牌回会头家的仪式开始,先是向众人施舍米饭(当地的米饭是用小米做的),当地人认为供过神的米饭给孩子吃特别好,有一种“剩孩”[10]的说法,所以一般在场的人们都会用小塑料袋子装一些带给家里孩子。舍饭之后由范庄本村鼓乐队和秧歌队在棚前表演,焚化裱纸告神,移龙牌回龙轿,经一小时行进之后龙轿到达上年轮值会头家街口,放双响炮仗。在一片欢乐的唢呐、鼓钹声伴奏下,龙牌重新安放在正房靠北墙的位置上,再由妇女唱诵经文。龙牌请回会头家之后,醮棚里的神案前的供品香火由女人们撤下来,撤之前也烧裱纸,口中念“达摩,阿弥陀佛”[11],之后便由指定挂神像的人主持把神的画像撤下来,按顺序放进木箱中。再由女人们把收集香火钱的箱子和神像前的桌子搬出醮棚放入库房,男人们把棚里的电灯拆下,然后把铁丝拆了,把竹子和油布都撤下来,用不到一小时的工夫,醮棚就拆除了,这一仪式也称“落棚”。这之后还有一个“出水”的仪式,是指一部分帮会人到一个地方,将一些米饭,纸钱烧给过路的小鬼们,人们相信请神的同时也会吸引很多阴间的鬼魂,所以他们也要给鬼神一些贡品以安抚他们。在“出水”仪式举行时,留在龙牌的人们需要一直跪着,直到去“出水”的人们回来,鸣炮以示结束才能站起来。
初五基本无事,帮会和会头们也可以稍微缓一缓,稍事歇息。初六,上午有许多妇女来“套娃娃”。这是一个求子的仪式,一般是求男孩,但也有求女孩的。套娃娃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笔者所访问过的每个人都说无比灵验。庙里的女人用几根细的黑色纺线把铜钱穿起来,然后用三根长香撑着线头,然后在龙牌正中的“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龙之神位”的一行字从上到下来回摩擦,如果铜钱能被挂住或者贴在龙牌上面,便说明你套上了。之后他们会把这个铜钱拿给求子的妇人,并嘱咐她往回走时不能回头也不能跟人说话,要不就不灵验了。回到家之后,需把这枚铜钱挂在夫妇房间里,下一年准能生孩子。之后到下午时龙牌要被移往下一个轮值会头的家里,当地俗称“挪神”,仍然用龙轿,主要是在会头间进行。这之后有一个“圆坛”的仪式,妇女们将庙会期间信徒供奉的香纸分批烧掉,同时将她们自己叠的金银元宝一齐烧给神灵,并会唱送神的经文,这就标志着整个龙牌会正式落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文章来源:三农中国2009-01-2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叶涛]走进“龙牌会”
下一条: ·[萧梅]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问题(上)[1]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赵屾]寺庙楹联“白贲无咎”的审美意蕴及其对中国新文学审美建构研究
·[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
·[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文忠祥]沉浸交互,互补双赢: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思考
·[温小兴]祖先、烈士与家国:瑞金新谱的红色文化书写·[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
·[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
·[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裘兆远]从家堂看太湖渔民俗信的变迁
·[钱寅]论承德都城隍庙所反映的“夷夏秩序”·[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