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晓葵]国家权力、丧葬习俗与公共记忆空间
——以唐山大地震殉难者的埋葬与祭祀为例
  作者:王晓葵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3 | 点击数:28764
 

  而最直接表达这个空间意义的是纪念碑的碑文。唐山抗震纪念碑碑文共866字,由唐山市政府向全市征文,在众多的应征稿件中经过反复推敲,最后政府有关部门集体讨论决定[10]。全文如下:

  唐山乃冀东一工业重镇,不幸于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时四十二分发生强烈地震。震中东经一百一十八度十一分,北纬三十九度三十八分,震级七点八级,震中烈度十一度,震源深十一公里。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突然,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此难使京津披创,全国震惊,盖有史以来为害最烈者。

  然唐山不失为华夏之灵土,民众无愧于幽燕之英杰,虽遭灭顶之灾,终未渝回天之志。主震方止,余震频仍,幸存者即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匍匐互救,以沫相濡,谱成一章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先人后已、公而忘私之共产主义壮曲悲歌。

  地震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急电全国火速救援。十余万解放军星夜驰奔,首抵市区,舍生忘死,排险救人,清墟建房,功高盖世。五万名医护人员及干部民工运送物资,解民倒悬,救死扶伤,恩重如山。四面八方捐物赠款,数十万吨物资运达灾区,唐山人民安然度过缺粮断水之绝境。与此同时,中央慰问团亲临视察,省市党政领导现场指挥,诸如外转伤员、清尸防疫、通水供电、发放救济等迅即展开,步步奏捷。震后十天,铁路通车,未及一月,学校相继开学,工厂先后复产,商店次第开业;冬前,百余万间简易住房起于废墟,所有灾民无一冻馁;灾后,疾病减少,瘟疫未萌,堪称救灾史上之奇迹。

  自一九七九年,唐山重建全面展开。国家拨款五十多亿元,集设计施工队伍达十余万人,中央领导也多次亲临指导。经七年奋战,市区建成一千二百万平方米居民住宅,六百万平方米厂房及公用设施。震后新城,高楼从立,通衢如织,翠荫夹道,春光融融。广大农村也瓦舍清新,五谷丰登,山海辟利,百业俱兴。今日唐山,如劫后再生之凤凰,奋翅于冀东之沃野。

  抚今追昔,倏忽十年。此间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宣示着如斯真理: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人民解放军忠贞可靠,自主命运之人民不可折服。爰立此碑,以告慰震亡亲人,旌表献身英烈,鼓舞当代人民,教育后世子孙。特制此文,镌以永志。

  唐山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八日

  这篇碑文用现代汉语写成,但其行文多用对仗以及四字成句等仿古文体,用词也夹杂古语,格式上给人庄重、严肃的感觉。其内容先概述地震经过,然后唐山人民的自救,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唐山迅速恢复重建。最后,文章重点着落在如下结论:“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人民解放军忠贞可靠,自主命运之人民不可折服。”在最后,表明了树立此碑的目的在于,“告慰震亡亲人,旌表献身英烈,鼓舞当代人民,教育后世子孙”。这里的“告慰”、“ 旌表”、“鼓舞”、“教育”的具体内容则进一步通过抗震纪念馆来加以诠释。

  2.唐山抗震纪念馆

  唐山抗震纪念馆位于抗震纪念碑广场西侧,1986年刚建成时名为“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建筑面积有1488平方米。1996年,为纪念抗震救灾20周年,政府对原馆进行了改扩建,将其更名为“唐山抗震纪念馆”,扩建后的纪念馆建筑面积为5380平方米。

  馆内的展览总称为《今日唐山——唐山市建设成就展览》。分9部分。其中的第二部分直接和地震有关,展示了一些实物和照片,如停摆在地震发生时间的钟表,毁坏的建筑物的照片等。其内容除了介绍地震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外,还记述了唐山救灾重建的情况。其他的如第一部分介绍唐山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以及震后的发展情况。第三部分至第九部分展示了在震后唐山各个行业的重建的成就。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纪念空间中,地震造成的损失主要通过一些伤亡数字,财产损失的金额等来概括。这个以地震为名称的纪念馆只用了1/9的部分馆内的陈设更多的是展示唐山的历史地理物产风貌,同时重点宣传震后唐山发展的成就。这也许和“抗震”的馆名相契合。但是,地震造成的重大人命伤亡以及给这个城市带来的伤痛,在这个纪念空间,并没有作为重点加以介绍。换言之,24万人的死、16万人的重伤对那些家庭、亲属个人以及社会造成的心理的创伤,以及治愈这些创伤的过程,是被淡化处理的。突出的是对政府、党、以及唐山人救灾成就的介绍和赞扬。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叶涛】

上一条: ·[安德明]万物有灵与人兽分开——猿猴抢婚故事的文化史意义
下一条: ·[陶立璠]试论盘古神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