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晓葵]国家权力、丧葬习俗与公共记忆空间
——以唐山大地震殉难者的埋葬与祭祀为例
  作者:王晓葵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3 | 点击数:29137
 

  二、公共记忆空间――唐山抗震纪念碑、纪念馆、纪念碑广场

  公共死亡事件发生后,在公共空间建造纪念物,构筑公共记忆空间。将事件可视化、定型化。是近代社会惯常的作法。

  1.唐山抗震纪念碑

  唐山大地震后的第8年的1984年,唐山市政府决定建造唐山抗震纪念碑,由政府向社会公开征募设计方案。有142个方案应征,结果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的李拱辰等的方案入选。

  唐山抗震纪念碑建在市中心的纪念碑广场内。广场东西长 320米,南北宽 170米,占地 5.44公顷。广场东部是抗震纪念碑;西部是抗震纪念馆。两个主要建筑坐落在东西向同一个轴线上,纪念碑和纪念馆之间设有一座大型水池,并通过红色地砖铺砌的地面使两座建筑相连。

  纪念碑由主碑和副碑组成。主碑碑座高 3米,碑身高 30米,由 4根相互独立的梯形变截面钢筋混凝土碑柱组成,主体上端造型有四个收缩口,根据纪念碑的解说,这4个收缩口象征人定胜天。碑身四周高 1.5米处,为 8 幅花岗岩浮雕,浮雕主要描述 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的场面。在碑身高 8.5米处镶有一块长 3.86米、宽 1.6米的不锈钢匾额,上刻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唐山抗震纪念碑”七个大字。

  副碑位于主碑北侧 33.5米处,碑宽 9.5米,高 2.96米,用花岗岩石块以废墟形式砌成,表现唐山地震的历史事件。碑身长 4.3米,高 1.6米,正面为磨光青花岗石镶嵌,上面镌刻碑文,记载地震时间、灾害以及抢险救灾,建设新唐山等内容,由中国书协常务理事夏湘平书写。背面为磨光青花岗岩镶嵌,上镌刻英文碑文。

  主碑和副碑建在一个大型台基座上,台基四面有四组台阶,踏步均为 4段,每段 7步,共 28步,象征地震发生的“七·二八”的时间。

  最能够体现建筑的意义的莫过于设计者本人的解释,

  “主碑设计为单元构件重复组成,构件间留出缝隙的形式,……使人们产生裂缝—地震的联想。”“纪念碑为双重台基,……第一层台基上是一座象征震害的残垣断壁形式的副碑。”“更上一层台基便是那突兀而起的主碑,四片碑身与地面以圆滑曲线相交,恰似从地面自然升起,象征新唐山鳞次栉比的楼房从废墟中拔地而起,……”“顶端为抽象的手的造型,宣示着人定胜天的真理。……”[9]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知道,设计者的意匠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再现地震造成的破坏,二是表现人恢复创伤的力量。我们很难判断设计者的这个理念在多大程度上为参观者所理解,而以笔者实际考察的观感,主碑的巨大的碑体形制给人以一种压倒性的“力”的心理感受,与此相比,“破坏”、“悲哀”、“思念”、“追忆”等这些心理感受相关的要素则显得并不明显。 碑身的8幅浮雕的内容也几乎是表现震灾后救灾的情形。而这一切都和这个纪念碑的名字“抗震纪念碑”相吻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叶涛】

上一条: ·[安德明]万物有灵与人兽分开——猿猴抢婚故事的文化史意义
下一条: ·[陶立璠]试论盘古神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