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周华蕾]有“神”的中国人
  作者:记者 周华蕾 | 中国民俗学网 | 点击数:9406
 

  卢云峰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这种理论假设,宗教需求恒定存在,变化的是不同时代的供给。往往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流动人口数量剧增,当既有的社会联系被中断,一个宗教组织,很可能将这些被打碎的链条重新聚合起来。

  根据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宗教蓝皮书》表明,基督教徒2305万,较之解放前夕的70万基督徒,翻了数十倍。卢云峰认为,许多气功的修炼者直接转向了城市基督教徒。

  没有直接的官方数据表明,中国的佛教徒今日几何。但尽管也许唐宋的盛况不复,佛教显然在信徒数量上雄踞中国宗教之首。根据CSLS调查结果,2007年,有3.2%的中国人自认是基督徒,同时,自认佛教徒的人数为18%。

  杨凤岗认为,宗教市场存在着一大片模棱两可的灰色地带,这是一簇难以控制的不稳定的力量。

  那个未可知的世界里,一片生机勃勃中,难免有些鬼狐仙怪的错位。

  中国社会出现了“生活再巫术化”,很多城市都有“算命一条街”,大众流行“迷信”此起彼伏:易学预测、拆字改名、风水看相、“巫毒娃娃”“寡妇年”不结婚、“金猴年”扎堆生子……宗教的短缺正如林语堂所说,中国人在得意的时候信儒教,失意的时候信道教、佛教,时至今日,许多传统是拦腰截断后又火速复辟了,中国人仍同过往一样抱拥含混不清的多神信仰。以至于,85%的中国人有宗教信仰,或者从事着类似宗教的活动,却并不承认,或并不自知。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向平认为,这是“精神走私”。中国人更擅长把宗教行为当作人与神的交易,而非人对神的责任。所以他们习惯见庙烧香,哪个菩萨灵就拜哪个,这是功利的神秘信仰。

  在反思国民性之外,杨凤岗更愿意把“宗教不彰,巫术盛行”的现状归因于宗教供给的短缺。他在《中国宗教短缺经济学论纲》里提及:

  根据1997年《中国宗教自由白皮书》提供的数字,在中国,平均每1.5万人有一个宗教活动场所,而美国平均每857人就有一个宗教活动场所。

  过于拥挤的状况并不仅限于教堂。据中国旅游局和新华社的新闻报道,2004年春节一天,位于重庆的华岩寺接待香客4万多人,杭州的灵隐寺接待4.5万多人。在上海,除夕夜有大约15.1万人到佛寺道观抢烧头香。北京的白云观春节期间六天之内卖了60万张门票。

  供给满足不了需求,这决定了灰色市场的存在,也决定了灰市里游走着数量不明的体制外的宗教“个体户”。“计划的结果不可能解决需求过剩的问题,只会导致供给短缺的制度化和长期化”,杨凤岗认为。

  毕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宇宙待解的谜。 

        (本文刊于《中国新闻周刊》总第482期  2010年08月30日)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总第482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葛剑雄]中国人的信仰
下一条: ·[周星]祖先崇拜与民俗宗教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
·[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