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族志/民俗志

[仲林]民族志视野中的叙事表演与口头传统
——对《阿诗玛》三类文本的解读与反思
  作者:仲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11 | 点击数:16592
 
“表演中的创作”(COMPOSITION IN PERFORMANCE)是口头诗学的核心命题,正如洛德所言,“一部口头诗歌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创作的”,“表演和创作是同一行为的两个方面”,“对口头诗人而言,创作的那一刻就是表演”。(LORD,1960:13)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对民间叙事的表演(PERFORMANCE)及语境(CONTEXT)问题予以充分的关注,并以此作为解决口头文本差异性的切入点。虽然洛德的研究——不管是程式、主题抑或故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文本为中心(TEXT-CENTERED)的诗学解析,但他无疑已经注意到表演和语境对口头叙事的影响,①可惜他未能在这一点上深入下去。真正关注并推进这一问题的,是以鲍曼(RICHARD BAUMAN)为代表的表演理论(PERFORMANCE THEORY)。在鲍曼看来,每一个口头文本都与具体的表演及语境息息相关,它是“交流”的产物,其生产过程是动态的、复杂的、即时的、独创的,这一过程必须在严格的田野调查中才能被清晰地观察到。
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田野工作的局限,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触摸”到产生《阿诗玛》口头文本的原初语境;而所谓的“再语境化”(CONTEXTUALIZATION),也只能是浮面和粗略的。即便如此,我们仍可尝试以表演为中心(PERFORMANCE-CENTERED),对《阿诗玛》文本之间的差异性作初步解释,此处仅以文本10为例。之所以选择这个文本,是因为它和其他所有的文本都不太相同:在成长、做媒、出嫁、受苦等主题之后,有一个相对“光明”的尾巴;阿黑(没有直接点出他的名字而仅以“郎”字代替)的身份也由阿诗玛的哥哥变为阿诗玛的情人:
 
不怕,不怕!黄金十五两,郎来赎妹身,妹身赎得出。
宜良大河水,路南小河水,深浅都不管,我们一起过。
这样赎妹身,妹身赎出来。
棒棒手上拄,“少麻”肩上扛,葫芦腰间挂,去讨饭吃,也想得过了。
条锄扛肩上,去挖野土瓜,也想得过了。
镰刀别腰杆,去掏山茅野菜,也想得过了。
 
此处,阿诗玛既没有留在热布把拉家,也不是被哥哥救出后遇难身亡,而是被“郎”赎身出来,一起过着虽贫苦但自足的生活。这个与众不同的文本是在怎样的语境中被生产出来的呢?
《阿诗玛》的正式发掘、整理工作启动于1953年5月,当时,云南省人民文工团组建了一个包括文学、音乐、舞蹈、资料人员在内的十人小组,奔赴路南县圭山区,专门搜集故事歌《阿诗玛》及相关资料。这项工作,从大的方面看是为了保存和弘扬民族文艺,从小的方面看则是为云南省文工团创编、排演《阿诗玛》舞剧作前期准备,而后者无疑是更主要的目的。①因此,这些搜集者就多少有些急功近利,最明显的表现是他们迫切想搜集到尽可能多的异文,尤其想搜集到能证明阿黑和阿诗玛是爱人关系的异文,因为就舞台效果而言,爱人关系显然比兄妹关系更富戏剧冲突性。带着如此强烈的心理预期进行田野工作,很可能促使某些“隐性”文本浮出水面,甚至出现人为引导文本情节走向的情况。
那么,能证明阿黑和阿诗玛是爱人关系的异文在撒尼文化圈中是否存在呢?回答是肯定的。公刘在《有关〈阿诗玛〉的新材料》一文中披露:
 
阿黑与阿诗玛是情兄妹(干兄妹),不是亲兄妹。阿诗玛有个同胞哥哥,名叫阿沙。有一次,阿沙领着他妹妹去赶街子(赶集),遇见热布把拉的儿子阿支。阿诗玛是个美丽的姑娘,阿支一见就着了迷。回家后,立刻要他父亲热布把拉找媒人去阿诗玛家议婚。这时,阿诗玛已经和阿黑相爱,立誓不嫁旁人。可是阿黑放羊外出,等他赶回来,阿诗玛已被抢走……以下情节与一般传说大致相同。不过结局是阿黑救出阿诗玛,双双由阿着底逃到圭山,安下家来,繁衍子孙,于是圭山才有了撒尼人。至于阿沙,则“上天学习唱歌去了”。(公刘,2002:26-27)
 
这一说法流传于宝耀山一带,仅就结尾而言,与上述文本10显然是同构的。
现在回到文本10本身,它于1953年6月25日搜集于路南圭山区哑巴山。其时,工作组进驻圭山已有一个多月,各种异文也已搜集了不少,可惜始终没有找到能证明阿黑和阿诗玛是爱人关系的异文,搜集者在失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此类异文的关注和期待。这时,一个叫普育南的歌手走进了工作组的视野。限于资料,我们对这个歌手不甚了解,只知道他曾有过不幸的爱情和婚姻经历,从他的歌行中似乎可以推知动荡苦难的生活使他走过不少地方。②后者使他有可能突破圭山区的地域局限,接触到临近地区的《阿诗玛》异文;而前者则使他对某些叙述圆满婚姻的异文特别偏爱,并在自己的歌行中有意识地渗入“光明”的成分。毕竟,“阿诗玛不是指哪一个人,而是指嫁人的姑娘”,每个撒尼男人都有自己心爱的阿诗玛。(赵德光,2002:417)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铁梁]民俗志研究方式与问题意识
下一条: ·[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
   相关链接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
·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
·[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
·[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王威]新媒体语境口头传统的新生性发展
·[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
·[郭翠潇]国际档案理事会RiC档案著录标准对中国口头传统建档语境描述的启示·[祝鹏程]口头传统研究可以为曲艺研究带来什么?
·[王艳]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口头传统研究·[王威]新媒体语境下的口头传统演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