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端午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专题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06-22 | 点击数:9362
 
  二、不举五月子的故事
 
  元好问说:“古今俗忌,以五月为恶月,端午为恶日,赴官者顿不敢发,生子者弃不敢举。不幸而与祸会,故一切以俗忌为当然,赴官后,期盖不足计,生子而不之举,其祸可胜言哉。”关于“赴官者顿不敢发”的说法,早在《北齐书》中就曾提及:“阴阳书,五月不可入官,犯之卒于其位。”意思是如果官员在五月份上任,那他这个官位就做到头了。至于端午出生的孩子兆不祥的说法,矛头主要指向了四个方向。
  (一)对父母不利
  这一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孟尝君田文的故事:
  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
  东汉《风俗通义》称:“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王充的《论衡》也说:“(俗)以为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已举之,父母祸死,则信而谓之真矣。”历史上许多五月五日出生的名人,都曾面临过这个问题。比如,东汉名臣胡广,因为被父母弃养,成了一个“葫芦娃”:“胡广本姓黄,以五月五日生,俗谓恶月,父母恶之,藏之葫芦,弃之河流岸侧。居人收养之。及长,有盛名,父母欲取之,广以为背其所生则害义,背其所养则忘恩,两无所归;以其托葫芦而生也,乃姓胡,名广。”这是一个典型的“江流儿故事”。
  上述两则故事常被各种岁时笔记用来解释端午的“恶日”习俗,同时以孟尝君和胡广的显达事实,暗含一定的批判性,表达出“有此一说,未必如此”的质疑态度。清初董含《三冈识略》记载了两则与端午恶日习俗相关的故事,特意强调“古语之不足信”。第一则是错认凶兆,杀子惹祸的故事:“有杨冠者,以肩舆为业。其妻端午日产一子,三目,额有两角,中一目尚未开,如道家所塑王灵官状。冠惊骇,杀而瘗之。是夕,梦一金甲人诉之曰:‘予以微罪,偶谪凡间,托生汝家,何忍见杀!今秋必有报汝。’未几,夫妇俱为乱兵所害。”第二则是错认吉兆,梦想破灭的故事:“旧谚:‘夏至难逢端午日,百年难遇岁朝春。’言节气相值之难,非以为瑞也。至日端午,岁庚戌,予始一遇。至元旦立春,按崇祯元年朔立春,适际改元,咸以为天人一新,千载罕遇,真太平之兆。未几,寇盗纵横,祸乱四起。古语之不足信如此。”习俗认为,夏至逢端午是凶兆,立春逢春节是吉兆,而董含以明朝的灭亡为据,证明了“古语之不足信”。
  (图:山东青州孟尝君墓。百度百科图片)
  (二)对自己不利
  除了孟尝君和胡广等极少数案例,无论在文人叙事还是民间叙事中,只要强调了某人出生于五月五日或者端午日,无论他长大后为善还是为恶,都难逃厄运。
  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端午儿”故事,大概要算《警世通言》中的《陈可常端阳仙化》。温州秀才陈可常,生于五月五日午时,从小聪明伶俐,无书不读,无史不通,却三举不第,穷苦潦倒,出家灵隐寺,做了行者。某年端午,因端午题诗受到郡王赏识,收为门僧,眼见似将飞黄腾达,没承想下一个端午节,就被郡王家的小妾诬告与之通奸怀孕,郡王令临安府将陈可常屈打成招,只有灵隐寺长老坚信其冤,一再强调“此事日久自明”。第二年端午节,小妾招供与他人通奸之事实,可常冤情得洗,郡王再次差人去请,却不料可常已经决意赴死。圆寂之前写了一首《辞世颂》:“生时重午,为僧重午,得罪重午,死时重午。为前生欠他债负,若不当时承认,又恐他人受苦。今日事已分明,不着抽身回去。五月五日午时书,赤口白舌尽消除。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其中“赤口白舌”指的是恶言恶语,“天中节”是端午节的别名,“赤口白舌尽消灭”则是南宋以来最流行的端午辟邪语。
  清末小说《斯文变相》中,有个杭州名士王处士,因遭人陷害,在玄妙观剖胸自杀,有个叫缪宗传的人,以此命案为由,向当事人敲诈了一万二千两银子。小说中交代说:“原来王处士是个五月五日生的,缪宗传凑巧和他是同庚,又是个同月同日,两家母亲,为着端阳毒日,诸神下降,被这血光污秽着菩萨,怕的儿子长不大,同到城隍庙里,许了一个愿。缪家太太把儿子过继在城隍娘娘的名下。王家太太把儿子过继在杨四将军的名下······两家便商量起来,认了个姑表兄弟,时常的走动。”
  民间文学也常常利用端午来预示人物的悲剧结局,比如清末民初的民间说唱《绣像梁祝姻缘鼓词》,讲到梁山伯与祝英台草桥关相遇,交换年庚撮土结拜时,唱道:“二人双膝来跪下,拜天拜地拜祝明。山伯说今年二九十八岁,五月初五子时生。英台说我今年二八十六,三月初三子时生。山伯说那个三心并二意,英台说叫他急死化灰尘。山伯说或是富来或是贵,英台说同享荣华过一生。山伯说日间同桌夜同宿,英台说生同罗帐死同坟。”
  (图:1950年代杨俊生绘《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年画)
  (三)对兄弟和爱人不利
  汉魏以前的恶日观念,一般只是说这一天出生的孩子对父母不利。魏晋之后,恶日的凶险度进一步扩大,传说五月五日出生的人,不仅祸及自身,往往还会祸及家人。史书记载中最著名的是东晋名将王镇恶的故事,据《南史》记载:“王镇恶,北海剧人也。······镇恶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疎宗。猛(祖父王猛)曰:‘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之为镇恶。”如果故事只到这里,许多人会以为这也是一个孟尝君故事的翻版。但事实上,这是一个近乎灭族的故事。王镇恶的下场是:“镇恶率军出北地,为田子所杀,事在序传。时年四十六。田子又于镇恶营内,杀镇恶兄基、弟鸿、遵、渊及从弟昭、朗、弘,凡七人。”沈田子不仅杀了王镇恶,还将依附于他的七个兄弟也全杀掉了。
  《金瓶梅》塑造了许多富有深意的女性形象,其中有一个很受文学批评家称赞的韩爱姐:“十分人才,属马的······年十五岁,五月初五日子时生······”小说多次提到她是五月五日出生,小名五姐,还刻意强调她十五岁,属马(马即是“午”)。处处逢五,偏偏出生的时辰是子时,可见这是一个极阳日的极阴时出生的女孩,阴阳严重不谐,小说如此强调,就已经预示了她一生的悲惨命运。爱姐虽然生得花容月貌,但是一辈子跟上哪个男人,哪个男人就会倒大霉,最后爱姐只能削发毁目,出家为尼,直到31岁无疾而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2023-05-2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勃]端午龙舟竞渡习俗至迟出现于唐代考
下一条: 无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
·[陈泳超]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
·[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
·抗疫背景下,凸显端午民俗特殊文化意义·“端午与文明生活”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