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王祥 孙剑艺]关于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定位的思考
  作者:王祥 孙剑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02-28 | 点击数:18486
 

三、价值定位:系统开展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的必然性

  方言民俗词语不是方言学、语言民俗学等学科研究的附属品,方言民俗词语及其调查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系统开展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是依据其独特价值做出的合理定位。

  (一)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具有独特的研究视角

  方言民俗词语是风俗及其变异痕迹的忠实记录,蕴含着大众对生活多样化认识的深厚积淀。这些词语好像民俗这棵大树的无数根须,深深植根于民间生活的各个角落,触及地域民俗文化的每个细节。从具体词语入手,认识可以直达相关地域民俗文化的深层,达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形成更宽广的民俗文化视野。如鲁西南某些地区称“男大当婚”为“寻媳妇”,而称“女大当嫁”为“寻主儿”(当地人发音近乎[ɕin41][tʂuər44])。这个“主儿”是指她的丈夫,这是传统社会妇女“三从四德”等旧道德在民俗生活中的反映: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寻找未来生活的“主儿”。该词含有明显的女性歧视色彩,但也表明了传统农村妇女婚姻生活的一个侧面:她们不能一辈子不出嫁,不能一辈子住在娘家,即使是离婚的妇女也必须再嫁。可以说,准确把握“这一个词”的民俗内涵,就能够理解传统农业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在方言民俗词语系统里,这种词语比比皆是。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的优势,就在于这类词语是世俗生活的毛细血管,甚至是生活的细胞,它能够从最细微处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面貌,没有哪一类词汇能够如此精确地对应生活中具体的民俗事象。

  (二)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有利于民俗文化的系统化整理

  基于方言调查的方言民俗词语数量庞大,细致入微,具有相似民俗特征的词语还能形成“词语串儿”。这些词语内涵丰富,相互印证,相互支撑,能够系统展现地域民俗文化。如上文的“主儿”指的是女性的婚姻对象,那妇女再嫁则称“走主儿([tʂuər44])”。生活中与之相关的方言民俗词语很丰富,如鲁西、鲁西南地区有“二翻身(或‘翻身’)”“再走一家”“迈二回(或‘三回’等)门槛”“前进”等,都是和农村妇女再嫁有关的词语,它们共同构成了同一民俗文化背景下的“词语串儿”。了解了“主儿”的文化背景和含义,一提溜一串儿,相应的民俗文化也能形成“系列”,这对加深理解传统农村社会妇女地位等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传统农业社会的重要活动“织布纺棉”,其中就包括大量工具类、行为类、场所类词语,这些词语构成了丰富完整的“词语系统”,能够全面反映具体区域的传统手工纺织民俗传统。

  这种“系统性”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比较”,即地域间的词语比较和民俗文化比较。每个地区的方言民俗词语和民俗文化都是一个小系统,更广大的区域则构成一个大系统。这种比较既可以体现在小系统内,也可以在大系统内进行;可以进行某一个词语的运用比较,如同物异地异名;还可以进行地区间民俗文化的异同比较。这样的比较其实是生活图景的比对。很明显,这样的比较是生动的,能够大大丰富更广大地区的民俗文化系统。

  (三)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有利于抢救、发隐特色民俗文化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会导致各地民俗事象发生变化。民俗文化在流传过程中会发生消减,以至于变异、消失,相关方言民俗词语也会退出生活。在城镇化速度加快、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式微的大背景下,不少方言民俗词语和相关民俗事象已经消失或面临消失,及时调查整理方言民俗词语并通过它抢救、发隐民俗文化意义重大,时不我待。如鲁西南婚嫁类方言民俗词“换书”,目前正逐渐退出现实生活。这一带农村,大约六十岁以上的人才会经常使用该词,而在年纪较轻的人群里,该词正被新式词语“订媒”“订婚”所取代。这是普通话词语“侵入”方言并影响民俗词语变化的明证,有必要及时记录整理。

  发隐主要是指依靠残存的方言民俗词语寻找、描写生活中已经消失的民俗事象。方言民俗词语的演变和民俗活动相比,具有滞后性,发隐民俗文化,这些词语是最可靠的线索之一。如通过“开秧门”这个方言民俗词,可以重新了解安徽绩溪的某种生产旧俗;通过“站牛”词例,可以了解山东枣庄地区已经消失的“养站牛”旧俗。鲁西南地区有很多游艺类民俗早已消失,但是去古未远,也可以顺着方言民俗词语线索追踪相应民俗活动。发隐不光可以针对旧词,也包括新词,例如“开发区”这一新兴方俗词。然而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有的地区已经重新规划农村社区,建设楼房小区,“开发区”不久或将成为“过眼云烟”。如果想完整呈现当时当地的农村养老民俗细节,“开发区”作为最好的证据必须发掘出来(详见下文论述)。

  (四)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能为后人留下翔实的语言和民俗资料

  侯精一等在“图典”总序中说:“我们期待这套书的出版,能引起社会对保存方言及方言民俗文化的关注,尽可能为后人留下一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这是一个语言学者对于方言结合民俗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刻诠释。今天调查研究的成果,对于后人来说则是无需考证的方言和民俗资料。如果不能及时对相关词语词义和民俗文化内涵作合理解读,后起词语和新兴意义会淹没、替代它们。这种淹没或替代对于新词新义来说是胜利,而对于当下的生活实践和未来的资料整理来说则是一种遗憾。因为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词语和一种词义,更是一种方言和相关风俗文化的完整性,这种遗憾几乎是无法弥补的。比如,山东梁山县的“回门”风俗近三十年发生了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的巨大变化,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相应的方言民俗词语。而今天大众口中所说的“回门”一词,其实负担了传统的“搬叫”仪式和新式的“回门”仪式,以及更新的风俗“一当三”等多重意思。所以,现实中各个年龄段的人所说的“回门”,其实都不能反映当下“回门”风俗的全部含义。

  再如,今天的山东明清方言研究一般需要借助《金瓶梅》《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等有限的几种资料。要想明了其中某些词语的确切含义,往往要通过繁琐的考证。如果当年的方言民俗词语及相关方俗事象等资料能够留存至今,研究者的负担会大大减轻,研究质量也会大大提高。可见,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也具有“历时的”作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张士闪]中国礼俗传统的田野考察与文化阐释
下一条: ·[孙庆忠]并轨:扎根乡村的田野工作与促进变革的行动研究
   相关链接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
·[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王颖]地方文化精英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重构
·[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王昌武]文旅融合背景下深圳大鹏民俗文化考察
·[缪雪峰]传承民俗文化 共创美好未来·[米海萍]试析西南民族的“昆仑”记忆与民俗文化表征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
·[郭春祺 梅文娟]“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
·[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
· [王霄冰]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总序·[叶晓华]客风赣韵进课堂,乡情民俗入文章
·[夏循礼]节气本草饮食民俗文化及其时代价值·[季中扬]新乡贤与乡村民俗文化治理
·[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李扬主编:《走进田野——民俗文化调查札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