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乡关何处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乡关何处

[欧树军 章永乐]“就近就业”:提升社会幸福感
——河南周口农村调查
  作者:欧树军 章永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8 | 点击数:9454
 

  (一)“政府主导”的两种走法

  “就近就业”战略要求政府承担起主要责任,将“就近就业”作为一项基本社会政策,为之营造良好的执行环境。

  先来看“工作跟人走”,政府的工作主要在城市规划、信息平台、政策激励等方面。在规划环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引入混合功能分区,缩短居住区域和工作区域的距离,鼓励建设像“社区服务中心”这样的能够创造商业性和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基础设施;在招商引资环节,鼓励企业使用当地劳动者,为当地社区创造就业机会;在雇佣环节,建设企业和当地社区共同的劳动信息平台,并免费为劳动者提供所需培训。此外,还包括鼓励旨在扶贫和发展的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等等。在上述各个环节中,政府宜继续充当中介者,将可能的规划、培训、信息服务尽可能地社会化,让企业单位和专业集团负责,自己只做中立的裁判者、机会的创造者、创新的鼓励者、规则的制定者。

  再来看“人跟工作走”,政府大致可以做以下工作:通盘考虑、长期规划,发挥已有的现代化的公民户籍与身份信息制度功能,有步骤地剥离过度附着在户籍上的福利,有计划地为劳动者在异地定居创造制度条件、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把住房问题作为一个政治问题看待,建立政府保障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双轨住房市场,政府保障为主,市场配置为辅,加快工作区域附近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配套设施建设,让“跟工作走”的人能够在工作单位附近买到或租到合适的房子;可以考虑推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互换,等等。

  (二)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目前的“就近就业”实践,主要着眼于激励企业,而没有将之设定为企业的一项义务。地方政府在给予优惠政策招商的时候,往往和企业签订合同,要求企业在同等条件下雇用当地劳动者;此外的做法是由政府出资补贴企业雇用当地劳动者。我们时代的主流理论将企业作为一个纯粹的营利机构,在法律上,目前很难赋予企业以某种强制性义务。

  但我们的时代已产生一些有利于促进企业“亲社区”实践的观念和话语,如 “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我们看来,企业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当地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企业与社区之间建立某种有机的联系,企业赢得了稳定的员工,而社区也能从企业的发展中获得实际利益,或至少减少了企业经营对社区带来的损害。社会不妨设立一些对“社区友好型”企业的评比和奖励,通过社会舆论,使得这套软性话语获得一定的影响力。

  (三)先易后难

  当然,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特殊人群向普通人群辐射,从农村地区向正在快速城市化的地区扩展,最后扩至已经城市化的地区。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1月17日16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贺雪峰]农村法制社会及其盲点
下一条: ·[吴飞]梁漱溟的“新礼俗”:读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
   相关链接
·[秦岚]日本新年的“初梦”·[张勃]年的文化内涵
·[刘晓峰]家与年:解读中国文化的深层密码·陆建德:认识自我与重构认同
·张旭东:在新的矛盾统一体中确立价值认同·[甘阳]以家庭作为道德重建的中心
·[刘晖]认同来自何方·[贺雪峰]农村法制社会及其盲点
·[贺雪峰]农村文化的习得与巨变·[吕新雨]乡村危机与新乡土主义
·[罗岗]一条回家路和两类城市化·[许未来]重回少年时:孔子的全球化诠释
·[师琰]雾都底色的乡愁:跨文化碰撞体验·[姚建莉 宋婷]唐装复兴:大国崛起的服饰叙事
·[唐易]世界公民菲利普:像丁丁一样生活·[王峰]首钢的守望者
·[贺照田]寻求安置精神主体的资源与道路·林鹄 王玉冬:中国传统与普世价值
·[赵晓力]反哺模式与婚姻法(节选)·强世功:重建家庭的意义与挑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