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族志/民俗志

《勐马档案》:一次方法论的尝试
  作者:记者 王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01 | 点击数:11581
 

  进入勐马寨

  项目前期准备过程中,何戍中到勐马寨去了七八次。这是云南边境的一个小村庄,翻过几个山头,就到了缅甸。

  “头两次到勐马寨时,没有人搭理我。第三次、第四次去,才开始有人接待我。”他在猪圈旁搭了帐篷,夜里伸手就可以摸到躺在旁边的大母猪。但他的诚心终于打动了当地的村民。第四次去时,有人提出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到第五次去,他已有了“带刀侍卫”,扛着大砍刀帮他披荆斩棘开路。

  “让当地人接受一个外来的陌生人,是有一些困难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你不是一个骗子,这没有一年时间是做不到的。”何戍中说。

  项目前期的准备中,他需要做几件事情,一是心理准备,二是项目的运行机制,三是与村民的沟通机制。“在所有准备中,心理准备是最重要的。这个项目的实施主体是勐马寨人,知识产权也归他们,我来做这个项目,究竟是图什么?我真的是活雷锋吗?我不能欺骗别人,也不能欺骗自己。”

  项目运营机制也是比较挠头的。因为要排除政府力量,真正实现村民自主,所以项目的核心骨干必须是村民,而不是村干部。他经过一番考察,发现了两个比较适合的骨干人选:一个是当地德高望重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康朗帅,一个是当地的水利管理员岩依勐。

  出生于1932年的康朗帅,10岁进佛寺当和尚,后来升为二佛爷,一直到21岁才还俗回家务农。从小就受到傣家文化熏陶的他,熟知傣文神话、传说、谚语及各种传文,精通傣族历法,通晓农耕、赕佛、祭祀、婚丧嫁娶、盖房、搬迁等全套礼仪。勐马镇有20多个佛寺,举办各种佛事活动和祭祀活动时,都要向他请教。

  更难得的是,康朗帅有很强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2003年以来,为了让勐马寨有自己学习傣文、收藏傣文手抄本和祭祀先人的场所,他以募捐等方式,筹集资金70万元,重新建立了勐马小寨佛寺,为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水利管理员岩依勐被老人们视为“寨子里最聪明好学、也最愿意维护传统礼仪的后生”。他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常去乡里、县里开会,眼界比较开阔,是当地“离现代文明最近”的人。

  有了这两位核心人物,他又获得了孟连县委书记胡文彬以及孟连县博物馆馆长郑静的支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何戍中回到北京后,购买了除纸张外的其他用品,包括项目所需的照相机、录音机、录音笔等。他还带了一页纸的大纲,这是北京一些专家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博物馆协会的有关文件草拟的唯一不是出自勐马寨村民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的《勐马档案》大纲。

  “村民自治”式的文化记录模式

  “小寨佛寺的凉棚下,是勐马寨知识分子聚会商议大事的地方。《勐马档案》大纲的讨论会当然也要在这里召开。40余位勐马寨的村民,妇女占了近半数,衣着干净整齐,打着手电提着油灯,陆续赶来了。我打赌,他们一定比我的教授朋友们更加讲究礼仪,行为举止也更加优雅。每一位后来者都是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并轻身走到长者们面前屈腿弯腰低声问候,然后或是端茶递水,或是帮助归置一下四周堆放的什物,最后,静静地找个席子空处盘腿坐下。会议开始了!”

  这是何戍中在《勐马档案》一书后记中记录的一段勐马寨人讨论书稿的场景。作为CHP派出的项目专家,他参加会议的任务,只是观察项目的进展情况,体会勐马寨人的文化观念。但是,他不能打扰到村民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没有资格表达观点,更不能干预会议的进程。

  项目正式开始以后,勐马寨人很快就理解了项目的实施方法和操作步骤:由他们自己确定《勐马档案》大纲,组成项目工作组,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用傣文记录下勐马寨人传统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以照片、绘图等作为记录的辅助手段,记录下来的文字由他们中的书法家誊抄在当地手工制作的草纸上,并由懂汉文的村民译成汉文。

  虽然有着种种心理准备,但是外来的机构和专家以何种姿态进入当地社区,如何取得当地民众的信任,如何看待外来科学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差异,如何把握政府鼓励与民间主办之间的平衡度,如何使计划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开展等问题,何戍中一时也找不到准确答案。但他一直记得康朗帅老人的一句话:“我们信仰佛教,我们对别人很尊重,我们喜欢谦恭的人。”这句话实际上成为了《勐马档案》项目实施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项目进展顺利。《勐马档案》一书于2008年4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分为汉、傣两个版本,共8万多字,700余张图片,由勐马寨30余名在世的老人口述, 14名老人参与了编写。按照最初协议,书的作者署名为“勐马寨人”。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0-3-19

上一条: ·[盛晓明]地方性知识的构造
下一条: ·[苏品红]浅析中国古代方志中的地图
   相关链接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周福岩]非遗传承与社区参与——基于伦理学的视角
·[杨利慧]“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参与的多重实践模式·[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 年年会议程·[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能力建设研究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会通知(第2号)·“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
·[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目录·“第十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马千里]中外“非遗”名录制度中社区参与问题的比较研究·[陈连山]从“天雨粟,鬼夜哭”到敬惜字纸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