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2009各地中秋习俗集锦
  作者:本网综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05 | 点击数:18317
 


 

岭南百态:汕头人今秋赏月传统与现代相映生辉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0月03日 22:14


  中新社汕头十月三日电题:汕头人今秋赏月传统与现代相映生辉

  记者 李怡青

  今年中秋节,侨乡汕头分外热闹,中新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国庆长假“撞上”中秋节,假期延长至八天,双重佳节为人们游玩赏月、探亲访友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今秋赏月现代度假式和传统方式相映生辉。

  中秋节,汕头各旅游景点迎来珠三角、海内外的多方宾客,南澳岛、汕头沿海的各海滨茶座、温泉度假村等旅游景点均爆满。人们或约三五好友,或阖家团聚,赏月、品酒、喝茶、吃饼…… 

  在月亮初升之时,记者走访了汕头市各赏月点。在华侨公园的海滨茶座,皓月当空,凉风习习,品茗赏月的人还真不少。潮汕人离不开功夫茶,人们在桌上摆上潮汕工夫茶具,生上炉火,小孩子们则在周围嬉闹,乐哉悠哉。

  已在泰国生活几十年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已多年特地从国外回乡过中秋,今年很巧中秋和国庆这两个节日撞到一起,正好内地的亲戚都放假,大家可以好好聚一聚。张先生说这六十年来,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做为海外游子,他有说不出的开心。如今孩子们都长大成人,各有各的事业,他准备以后和老伴回乡居住。

  在温泉度假村,已获得美国绿卡的林先生带了老婆和小儿子也从海外归来,并热情地邀请了家乡的亲戚们一起泡温泉度假。他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也是团圆节,这个节日能和父母兄弟姐妹们一起过真快乐。林先生的老婆不会说中文,不过她对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情有独钟,她还表示很喜欢中国的月饼。

  今年汕头不少地方有开展烧塔这一中秋节传统民俗活动。中秋节用来烧的塔,有的用红砖条搭建,按“品”字规格和塔的模型,如同建筑房屋一样。有的则是由青少年们按古法,四处捡拾残破瓦片,积聚枯树枝、废木片木块,于中秋下午就开始砌。

  中秋晚,在皎洁的月光下,堆满塔内的树块与木头经点燃之后,火苗迅速窜起,在风的助燃下,火焰从塔口冲出数丈高,塔身烧得通红,泼上盐巴之后燃起一道道火星,如一束烟花喷起,与明月大海交相辉映,极为壮观。

  此时此刻观烧塔的人群,欢呼雀跃,有的在火塔之旁,围成大圆圈,手拉手跳起舞来。据说,宝塔烧得越红,离瘟神越远,日子越过越红火,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烧塔这一潮汕民俗活动,府县志多有记载。清代《潮州府志》载:“中秋玩月,剥芋食,谓之‘剥鬼皮’。儿童烧塔为乐。”光绪《潮阳县志》载:“中秋煨芋,制团圆饼,号‘月饼’,晚间玩月以为乐。儿童则聚瓦片结小塔燃之。完

 

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庆中秋 

新华网 2009年10月03日 17:06:00  

 
    新华网福州10月3日电(记者 孟昭丽)3日的福州市西湖公园,成了福州民俗曲艺的展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话、伬艺的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倾听。

    伬艺节目《水榭欢歌》《珍珠塔·思塔》,评话节目《三美图》《郑唐闹花院》都是福州市曲艺团精心编排的节目。福州市民郑高峰早上带着家人一起到西湖公园散步,他告诉记者:“在中秋全家团聚的日子里,一起漫步在西湖公园,欣赏美景的同时,观看福州古老的曲艺,禁不住陶醉其中。”

    福州市曲艺团团长陈晓岚说,中秋节处处洋溢着祥和喜庆的气氛,在这个美好的季节,用最贴近群众的俚语、俗语,和最贴近群众的表演方式和题材,来展示我国优秀的文化,让中秋节充满浓浓的文化味。

    福州评话是以说为主的曲种,福州伬艺又名伬唱,是以唱为主的曲种。两个曲种均源于古老的唐宋说唱艺术,在中国曲艺界被称为“人文活化石”。2006年6月,福州评话和福州伬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福州成立了评话伬艺传习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珠海新闻网 新华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60年“中秋节”变迁:“吃月饼”已非惟一选择
下一条: ·[庄佩金]在韩国过“秋夕”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
·[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
·[李银菊]花宜插鬓红——端午簪榴节俗考·[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李向振]冬至节俗源流及其文化内涵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俞玲]变“节”惟新:中华传统节俗的现代性困境与发展路径探析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