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我们回不回家过年:《中国新闻周刊》特稿
  作者:记者 刘炎迅 吴凡 庞清辉 王臣 刘子倩 陈薇 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24 | 点击数:27298
 

  一个人的清淡春节

2009年1月31日,安一阳摄于马来西亚。这一年的春节放假期间,安一阳出国到东南亚一带旅游。
图/ 受访者提供

2011年2月6日,大年初四,北京地坛庙会举办一场相亲活动,一名老年人用照相机搜集资料。
每逢过年期间,一些未婚青年都会面临来自家长的“逼婚”压力。图/CNSPHOTO

  一个人的“清淡”春节

  在父母的支持下,安一阳连续七年春节都一个人度过,他尝试体会各地不一样的“年味儿”,也充分享受这段“清淡”时光

  本刊记者/王臣

  已经连续有七年的春节,公关公司客户总监安一阳是自己一个人,用他的话来说,“清淡”地过。

  在家过年的日子

  独生子安一阳出生在重庆,父母都是国营工厂的普通工人,他也一直在工厂大院里长大。工厂离市区要两个小时车程,安一阳只有暑假和寒假才可能去外婆家和兄弟姐妹汇合,也因为如此,那时的他很盼着过年。

  最吸引人的是“年夜饭”。准备工作从中午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六点,大餐准时开桌,鸡汤、水煮鱼、花椒兔,平时吃不到的菜,大人们都各显身手做出来。两张大桌拼在一起,大人们喝酒聊天,孩子们在席间跑来跑去,一直等到春节联欢晚会。零点放完鞭炮之后,孩子们都去睡了,大人继续支桌子打麻将。

  这样的日子从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上大学之前的18年,安一阳没尝试过其他的过年方式。

  2000年,北京理工大学大一学生安一阳依然准备回家过春节。学校帮忙定了一张硬座火车票,从北京到重庆,36个小时,安一阳把随身带的一本《读者》翻烂了,连“读者来信”都看了几遍。车厢里站满了人,想上厕所,安一阳花了二十多分钟抱着自己的包挤到“目的地”,发现厕所里也坐满了人。

  不愿一个人长途跋涉,第二年,安一阳跟几个同学一起订票。当时只有临时列车,走一趟要花48个小时,还没有暖气。上车前,安一阳穿了两双袜子,套上所有的厚裤子,买了一大袋的零食。靠着和同学们一起打扑克,困了睡,醒了玩,他终于熬到了站。下车时,安一阳几乎忘记了怎么走路。

  随着年纪渐渐增长,春节对安一阳的吸引力却越来越小。工作以后,每年和父母在春节的团聚,变成了陪着父母到处串亲戚,和同学赶场似的聚会,连一家三口在家里踏踏实实地吃上一顿饭的机会,都很少。

  他有点厌倦了。

  这次不想回家过年了

  转变发生在2005年。安一阳的公司元旦在成都开年会,他请了三天假,连上周末回重庆陪父母过了5天。

  母亲终于有时间好好地为儿子做上几道爱吃的家常菜,她买回一整条猪腿,切成两块,放上藕,炖汤,熬了整整一天。每天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饭,平时安一阳带着父母逛商场。之前虽然每年过年都回家,但安一阳并没有像这次一样,真正意义上地陪伴父母。

  临走前,安一阳试探地问父母:过几天又要过年了,这次就不想回家过了。没想到,母亲一口答应了:“是啊,你别折腾了,回来一次飞机票不少钱呢,而且我知道,你过年在家也休息不好。”

  父母的支持让安一阳长舒了口气。

  初具经济实力,也使安一阳能够在平常时节回家。清明、中秋、元旦、甚至周末,安一阳都恨不得给父母搞个“突袭”,陪他们吃几顿饭,或者跟老同学聚会。他渐渐觉得,这样的团聚,比过年更充分,交流更畅快。

  不回家,安一阳最初用这段时间旅游,深圳、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作为一名普通游客,他体会各地不同的春节氛围:香港的春节依然上班,只有霓虹灯上的盆菜(客家人过年的传统菜)广告让人感受到一丝春节的气息;新加坡的春节,则是一家人在中餐馆吃顿团圆饭,家族里每个未婚的年轻人,都收到老人派的象征性(100新币)的红包……偶尔,他还能看上一场电影,放松放松。

  最近两年,安一阳的春节更简单了——一个人在北京。

  享受清淡的日子

  同事和朋友都对他的做法感到奇怪,但安一阳很享受这种清淡的日子。

  有一年,安一阳大年三十晚上十一点,约了几个北京的朋友去放炮,然后去朝外的一家24小时茶餐厅打了一通宵扑克;还有一年,他窝在家里看了两部电视剧,恶补了一下平常缺位的消遣;去年年三十,安一阳在朋友家吃过年夜饭后,坐在夜晚11点多的公交车上,一路看着北京四处的烟花,空旷的街道,空旷的车厢,闲适的心情,他觉得,“特别美”。

  对于现在的安一阳来说,春节更是个适合专心做自己事情的时期。他平常每周至少要加四天班,常常深夜十一点才下班,有时甚至通宵上班,而春节假期,刚好可以空出时间和头脑,看看书,学学东西。

  亲戚们也会问追问安一阳的父母:这孩子怎么过年都不回家?父母都帮他应付过去了。时间一久,他们也倾向安一阳平时回去,只要能见到,什么时候见都一样。

  事实上,安一阳父母的春节也渐渐简化了。前年,安一阳的外婆去世了,父母决定在自己家过春节,一道鱼、一道鸡,两个家常菜,就是年夜饭,十点多,父母就上床休息了。没放炮,没看春晚,没走亲戚。初一早晨七点,老两口就起床锻炼身体,然后约朋友打麻将,到小区里跳老年舞,和平常没什么差别。

  父母过春节程序的简化,使安一阳觉得,回家过年没有以前那么“恐怖”了,也完全可以延续“清淡”的风格。他不觉得这个追求有什么反传统,“这不是不过年,恰恰为了过个‘好’年。”

  身高一米八的安一阳,高高瘦瘦,短短的寸头,刚满30岁,看起来还像个大学生。2012年春节,他依然打算一个人在北京,并开始为这个假期准备阅读书籍。 ★

  (应采访对象要求,安一阳为化名)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01月16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倪方六]为啥女不祭灶?
下一条: ·怎样留下我们的年味儿?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吴卓远]浅析丧礼与生死观的表达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迎虎年,将这只“镇宅神虎”请回家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
·[储冬爱]疫情下的团圆:何以为家?·[毛巧晖]认同与重构:后疫情时代下民俗节日的传承与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