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我们回不回家过年:《中国新闻周刊》特稿
  作者:记者 刘炎迅 吴凡 庞清辉 王臣 刘子倩 陈薇 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24 | 点击数:27297
 

  回家过年,总有想象不到的地方要花钱。粗略一算都要将近20000元。朱竞在出版社上班,老公在一家IT公司上班,两个人的月薪加在一起2万出头。房贷和车贷近10000元,结婚7年没要孩子。“明知道自己能量不足,却仍然要摆谱。”朱竞老公每次回北京都是把口袋里的钱花个精光。

  初一开始拜年,每天到一个亲戚家吃饭,顿顿都是席开两三桌。“像打仗似的,搬来搬去很多礼品。”而且每一家都怠慢不得。“亲戚朋友去了一家不去另一家,别人就会认为你瞧不上他了,会得罪人的。”朱竞说,要不一家都不去,要不家家必去。亲人离得远了,别人会说“远亲不如近邻”,亲人的功能一下子消失大半。朱竞一年见不到父母几面,父母总还需要周边的人关照,“亲情慢慢就成了‘债务’——人情债,有借有还。”

  去年春节尤其让朱竞觉得吃不消。物价飞涨,开销大增。12月份开始,朱竞就开始经常做梦,梦到给长辈、晚辈红包,带大小礼品走亲戚,还有同学聚会,请客吃饭。

  决定不回家之后,朱竞开始利用节假日、周末周旋在各个卖场、商场,货比三家外加寻找各种打折:从购物中心里淘到一些给小孩子的小清新毛衫,只花了89元,给外婆准备了新疆大枣和足疗盆,花了400多;给舅舅选中了一款他一直唠叨的轻便结实的户外藤椅,价格300多元。元旦节过后,两人忙着打包发快递。

  虽然人不回去了,但是从父母打过来的电话里,朱竞还是听出来,亲戚邻里什么都打听明白了,春节回家谁坐飞机,谁挤火车,谁开小车,清清楚楚。谁考进中直机关做公务员,谁从北京回到市里,市府专车接送。每一个春节回家,就好像一次阅兵,个人社会资本的综合实力,一目了然。“你必须接受检阅,就好像年年一次的摸底考试。”朱竞说自己今年不想被检阅。

  但是,朱竞老公早早就预测,不能陪父母一起吃年夜饭,在朱竞心里是个缺憾,“看春节晚会的时候,她肯定想家,肯定会哭。”朱竞自己安慰自己,看见长辈们脸上的皱纹,花白的鬓角,越来越行动缓慢的腿脚,更难过。

  “2012年加把劲,年底多存点钱,明年一定回家过年。”朱竞已经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也有点赞成老公的建议,明年自己开车回家过年,车里装满礼品,然后自己坐在车里得意地笑一次。

  “送出一粒米,赚回一牛头”

  与赵建军和朱竞春节礼品送给家人不同,刘萍的春节礼品都是送给亲戚之外的人。

  “钱花了,礼送了,心里踏实了。”刘萍是浙江温州鹿城区的商人,在北京有一家策划咨询公司,长年为企业和单位策划活动、年会,客户非常多,有国企有民企。“酒礼盒一共花了20万元左右,茶叶茶具花了20万,其他的礼品也有20万左右。”刘萍说,每年春节,她最大的开销就是打点客户和合作伙伴。

  刘萍奉行的信条是“送出一粒米,赚回一头牛”,讲究投资要有回报。“这60万明年能带来几百万。”刘萍有些得意,“关系得用实货(钱)砸”。

  刘萍在北京有好几套房子,节日很少回老家,过节是刘萍和客户沟通感情的好机会。在北京几年,刘萍学会了送礼的很多技巧:与众不同、出其不意、四两拨千斤????研究来研究去,刘萍干脆自己成立了一个礼品公司。

  2011年6月,刘萍的公司注册成立,专做瓷器茶具礼品。“价格标得很高,其实成本不高。”除了自己拿产品送礼,刘萍还给其他浙江商人送礼供货。

  和刘萍一样自己生产礼品的商人很多。陈德全也是浙江商人,他在浙江沿海的深海处,开辟了养殖野生海产品的海域,还在北京的郊区承包了一个果园,“产品绿色没有污染,除了供自己家人吃以外,平常会给一些熟悉的酒店供货,剩下的都是留作过节送礼用。”

  为了保持新鲜,陈德全甚至学会了国际上最先进的保鲜方法,直接空运到北京,为的是让收礼的人吃到最新鲜的海产品。

  2012年春节,陈德全打算不回家,“厌倦了过年” ,陈德全说。 2008年,他的企业陷入困境,曾经的笑脸都阴云密布,看见他的车都绕开他。去年,但他的企业起死回生,身边人又都恢复了从前的热情。这让陈德全看透了什么,但他仍旧参加各种聚餐,和人们寒暄,却“再没有心情去听对方是否来自真心的夸奖”。 ★

  (应采访对象要求,陈德全、倪强为化名。)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01月16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倪方六]为啥女不祭灶?
下一条: ·怎样留下我们的年味儿?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吴卓远]浅析丧礼与生死观的表达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迎虎年,将这只“镇宅神虎”请回家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
·[储冬爱]疫情下的团圆:何以为家?·[毛巧晖]认同与重构:后疫情时代下民俗节日的传承与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