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吉国秀等]东北地区“二月二”节日传承、记忆碎片化与主体缺失
  作者:吉国秀,詹娜,李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23 | 点击数:5577
 

  【摘要】 通过最近的调查发现,东北地区的二月二已从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意义中悄然退出,逐渐演变成为一个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岁时节日。如今东北地区的二月二俨然成为了老年人的节日,年轻人已不再注重相应的仪式和行为。一个几千年来具有农耕意义的二月二节日给当代年轻人留下的,只有"剪龙头"、"吃猪头肉"、"起名带个龙字"等一些模糊、碎片化的记忆,东北地区二月二节日传承出现了部分主体的缺失。 更多还原

  【关键词】 东北; 二月二; 传承; 记忆碎片化; 主体缺失;

  【基金】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资助项目;“中国节日志”第一批试点项目(项目编号:2008006)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相关附件>>>>

上一条: ·禁风节:广西瑶乡百年盛会
下一条: ·[王雪峰]生的盛宴——二月二东北节俗文化心理探源兼论龙的实质
   相关链接
·邮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与创新交融论坛举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
·[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赵季淳 丁峰]乡村振兴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路径研究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
·[张筠]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俗学主动:传承、实践与现代性·[张洁]体验式传承与具身化技艺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于海轩]从二人转包公戏看东北人的正义观·[杨雪]拉祜族芦笙舞的文化特性及其现代传承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