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了全球观众,我曾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代表团团长,经历了申遗全程。
在国际性的大型体育盛会里,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一个方式作为创意,与世界分享这项非遗,既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对优秀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传播。二十四节气有着最为广泛的认知度,它的时间性跨越学科、跨越民族、跨越地区、跨越意识形态,没有等级之分。从古至今无论帝王与老百姓,都要遵循节气规律。尤其在今天,我们遥望古人曾经达到的智慧与创造的高峰,它给予了今天的人们一种激励,增加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非遗提供了一个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鲜活案例,在我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当中是需要借鉴、研究和学习的。
二十四节气,还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的广泛共享性。非遗在和谐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民族、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也有很多可借鉴的方式和理念。
在我国新疆有一项非遗名为“麦西热甫”,它在维吾尔语里意为“聚会”“场所”,是一种集民间歌舞、乐器演奏、竞技表演和游戏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娱乐活动。在节假日里、在丰收之后、在婚礼上、在一切人们高兴的时候,能歌善舞的人们便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举行麦西热甫,跳起欢快的麦西热甫舞蹈。而这其中,还有一种叫“道歉麦西热甫”,就是为过失双方请求谅解、解除恩怨、调解关系而举行的麦西热甫。
如果人们之间出现矛盾或纠纷时,村子里的长者会出面主持这场麦西热甫,促使当事双方重结友善,相互敬茶、道歉。这样古老而传统的方式,能让人们在音乐和舞蹈中化干戈为玉帛,正是今天我们可以借鉴用以处理矛盾的一种方式,在非遗保护中,鼓励用这种方式让矛盾消解在萌芽状态,处理纷争问题。如果民间的一些纠纷都要上法庭去解决,那势必会造成彼此之间的尴尬,人们的关系将会发展至更加不和谐的状态,甚至从此结下更深的仇怨。那么,以“道歉麦西热甫”这样的方式处理是最能达到和谐的一种手段,这些文化内涵是我们在保护中非常值得去挖掘其重要价值的地方。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如同环保和气候问题在今天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的议题,非遗也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国际层面来推动非遗保护,也是因为各个国家认识到了非遗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具备的巨大潜力。因此联合国鼓励遗产的共享性,让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共享。希望各国和地区在申报遗产的时候相互了解,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文化遗产所带来的和谐关系与和平的环境。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申报规则,“同源共享”的遗产项目,既可以遗产共享国联合申报,也可以单独申报。在非遗联合申报、联合保护、共同分享的过程中,可以增进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友谊、合作、交流和文化的共享。比如我国与蒙古国共同申报蒙古族的“长调民歌”,与马来西亚共同申报“送王船”。而“猎鹰驯化术”这一遗产则在全球共有24个国家联合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