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赵沛霖]《诗经》史诗古今研究大势
  作者:赵沛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7-09 | 点击数:16984
 

  注释:

  [1]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卷下册170页。

  [2]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l册30页。

  [3]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上册第48页。

  [4]陈子展:《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210页。

  [5][11]杨公骥:《中国文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06页、70页。

  [6]见赵洪林:《中国古代史诗考索》,《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2期。

  [7]如前所说,我国古代并无史诗的概念,这里只是用它指《生民》等五篇属于史诗范畴的作品。

  [8]刘家和:《说<诗·大雅·公刘>及所反映的史实》,《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5期。

  [9][12]张碧波:《<诗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哈尔滨师院学报》1977年第4期。

  [10]高尔基《苏联的文学》,新文艺出版社,1953年版。

  [13]见该书《导论·中国社会之历史的发展阶段》。

  [14]闻一多:《神话与诗》,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第73页。

  [15]见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08页。

  [16]见萧兵《姜嫄弃子为圈腾考脸仪式考》,《南开大学学报》1978年第4一5期。

  [17][18]涂元济《从母系制过渡到父系制的一场夺子之争》,《福建师大学报》1981年第1期。

  [19]翁银陶:《后稷,夷人的农神》,《福建师大学报》1984年第3期。

  (本文原载《河北学刊》1987年第5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上一条: ·[韩三洲]《歌谣周刊》:中国民歌研究的摇篮
下一条: ·[毛巧晖]章太炎的民间文学理念
   相关链接
·[郑甜甜]口头歌谣存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赵依铖]建构“民间”之声:塞西尔·夏普的民歌实践、文化政治及学术史的回响
·[苏明奎]抗战时期云南的歌谣研究与方言调查·[刘晓]泰山庙会调查与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刘婷婷]复苏的传统·[李佳益]民俗学史中的性别维度
·[何城禁]文本建构与学理反思:藏彝走廊南部地区多民族“格萨尔”搜集整理的学术史观照·[范宗朔]纳尔特史诗中的英雄叙事与亚欧文明交流
·[范夏苇]浅谈日本的中国宝卷研究·[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三大史诗上春晚:后台故事
·[赵晨之]走出“中国有无史诗”的提问方式·[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李银菊]史诗《玛纳斯》所见“丝绸之路”路线
·[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