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刘宗迪]民俗学:从神话的编造者到神话的消解者
  作者:刘宗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09 | 点击数:19961
 

  神话的定义:

  神话,是一个关于神祗们的故事,是一种宗教性的叙述,它涉及宇宙起源、世界创造、重大的事件,以及神祗们典型性的行为,其结果则是那些至今仍在的宇宙、自然、文化及一切由此而来的东西被创造出来并被赋予了秩序。神话传达并认定社会的宗教价值规范,它提供应遵循的行为模式,确认宗教仪式及其实际结果的功效,树立圣物的崇拜。神话的真正环境是在宗教仪式和礼仪之中。神话之外的仪式行为包含对世界秩序的保护,靠着效法神圣榜样防止世界陷入混乱之中。创造业绩的再现,例如某位神在初始时治愈的激情,是神话和仪式的共同目的。这种方式一直流传至今,其功效(例如治愈一个病人),可以在此时此地再次获得。也是在这种方式中,那些在原始时代创造出来并反映在神话中的世界秩序,作为一种范例和模式,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其价值。对于一个宗教人士来说,神话所讲述的事件具有其真实性。(p66)

  神话界定的四个层面:形式、内容、功能、语境。

  形式:一个神话就是一个叙事,它提供那些著名的神圣起源的口头叙述。……神话可以以宗教剧(扮演的神话)、程式严格的复述(叙述的神话)的形式进入生活。(p67)

  内容:神话通常包含初始时的决定性的创世的事件。

  功能:解释世界何以如此、由何而来等的宇宙观。

  语境:神话的语境在通常的情况下就是“仪式”。……仪式赋予了初始时的创造事件以生气,并使它们在现时的此时此地重现。

  G•S•柯克:论神话的界说(朝戈金译)

  *神话:传统的口头故事

  希腊神话形成于公元前七世纪一般书写阅读能力普及之前。(按:神话是书写传统对于口头传统的蔑称。)(p72)

  大多数人认为“神话”是指“原始的”、单纯的和非文学化(非书写的?)的故事,它流传于无文字文化中,是由无名的故事讲述者复述和发展的,不是某位作者的笔端的创造。(p75)

  人们至少同意神话是传说,是故事,这就是这个词的希腊语含义。(p74)

  看起来“传统的口头故事”的说法对于广泛意义上的神话来说,是唯一可靠的基本内容。(p76)

  一个故事要成为传统的故事并获得延续,就必须具有一种代代相传的吸引力。……从这个意义讲,神话总在变化中,从另一方面看,神话的故事结垢则保持不变。(p77)

  J•W•罗杰森:神话,一个含混的词

  *“神话”是启蒙运动的产物

  最近有报告说,重印的文艺复兴时代论述神话的主要著作将达五十五卷之多。神话研究的现代阶段始于启蒙运动时期。这一阶段区别于以前其他时期的标志,是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发现了新的神话。……启蒙运动在北美的原始人那里“发现了”古人的智慧,据此,就自译为已经了解了当代“野蛮人”而着手阐释古代神话,但是,那个最简单的问题“古代人等于原始人”中,隐藏着全部貌似重要而实无价值的问题。(86)

  *启蒙运动的神话观

  作为缺乏理性的神话。

  神话是科学动机的不正确的理解,是由于人类意识到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的必要性,因而在没有科学知识地地方滋生出理论。其结果之一就是自然力量的人格化。(p87)

  *浪漫主义的神话观

  作为创造性想象力外化的神话

  神话是人的最深层创造潜能力的表现,……它表达了关于人的存在的深奥真理。……神话因而没有被解释为不称职的科学,而被作了象征化的解释。(p88)

  拉菲尔•贝塔左尼:神话的真实性(金泽译)

  邓迪斯的导言:大多数人类社会都至少用两个基本的范畴区分不同的传说记叙文。其中一个范畴由真实的故事(神话、传说)组成,也就是说,这一类故事是、或被认作是真实事件的描述。而另一个范畴则属于虚构的故事(民间故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2003-12-21 10:32

上一条: ·[叶舒宪]四重证据法:符号学视野重建中国文化观
下一条: ·[杜靖]“宗族社区”与“村落共同体”源流辨
   相关链接
·[冯文开]约翰·弗里口头诗歌类型的概念再阐释·[刁统菊]“田野作业”概念的发展史
·[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
·[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尹博]上海都市生活的饮料神话:基于星巴克与蜜雪冰城网络言论的文化观察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神话研究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范式的再思考·[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谢言]从甘娲到娲甘:长诗《甘工鸟》价值重估·[谢虎]神话遗产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叙事策略
·[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
·[苏永前]话语、意识形态与知识生产·[宋赫]成为曲种:20世纪50年代曲种概念的生成与建构
·[秦选涵]“汉学西传”视野下晚清传教士关于中国神话的研究·[吕树明]论屈原多重身份影响的神话书写实践及文学策略
·[陆佳妮]基于“语象综合体”视角下的钟馗神话传说、图像与仪式的互动机制研究·[卢秋彤]作为仪式的游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