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何彩华]民间祭神文化探析
——以广东省化州市马力村节日祭神为例
  作者:何彩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6-13 | 点击数:32820
 

  传统的祭品摆放顺序依然被憨厚的村民世世代代恪守着。如前所述,祭神用的祭品主要有荤菜、素菜、米饭、酒水、茶水等,这几种祭品的摆放顺序从里到外依次为:

  在这里仍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荤菜中的鸡和猪肉的摆放也有讲究之处,那就是鸡和猪肉摆放在同一个祭盘里面,而且猪肉是放在盘底,鸡摆放在猪肉至上,鸡头要正对着祖先或神灵牌位所面向的方向。据乡民称,这样的摆放,一是出于对祖先神灵的尊崇,二是村民尽孝心的心意。

  总而言之,祭神对于马力村的村民来说,是一种神圣,一种他们用以寄托心中所愿的方式,因此它沾不得半点污秽。村民对于祭神形式的注重,是出于对祖先的一种感情和敬仰,同时也是对改善自己生活现状的憧憬和祈盼。概而言之,祭神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一是祭品摆放的顺序不能随意打乱,否则就是对祖先或神灵的大不敬,这一年下来,本家就得不到祖先赐予的福祉。

  二是碗装祭品(素菜和米饭)必须满过边缘,至少不能低于碗的边缘,否则祖先或神灵就会认为祖孙不够大方和孝顺,这样一来,同样不会赋予祖孙太大的福祉。

  三是祭酒的酒水不得随意更换,每家每户必须拥有一套属于自家的酒壶和酒杯,其中酒杯的数量为单数(通常是五只酒杯),在斟酒时非常注重每一个程序:酒壶的壶嘴正对着祖先或神灵的牌位,酒杯摆放的顺序要从左至右摆放,斟酒的时候也必须从左边开始斟;斟酒过程分三个步骤——第一次斟酒是在烧过第一次香纸后;第二次斟酒是在距离第一次斟酒后的2—3分钟后,通常认为此时的神灵或者祖先已经喝完第一次斟的酒;最后一次斟酒是在烧过最后一次香纸和炮竹后。三次斟酒的份量也有所规定,那就是每次都只满上杯子的三分之一,而到了最后一次斟酒时,酒杯才能被彻底满上;

  四是在斟酒之前,先要斟茶,而且在整个祭神的过程中,茶壶的盖是不能合上的。据乡民说,斟茶的时候,不能够直接穿越祭神案台和祖先或神灵牌位之间的过道,更不能直接走在祖先或神灵的牌位正面斟酒,而是必须绕过祭神案台,并站在茶杯的左边或者右边斟茶,这当然也跟一个“孝”字相关,或者说是与“尊卑上下”的秩序相关,如图所示:

  五是不同的节日,村民都会对祭拜的神灵或者祖先说不同的话,例如最常见的模式是“福啵、将军,今天是xx的日子,子孙我准备了一些饭菜和酒,让您饮到醉,希望您保佑子孙来年一切顺顺利利……”

  六是能够参与祭神的,早些年有严格规定:只有家中的男孙才有资格去拜祭祖先神灵;但是近年来,许多的男性村民都出外,家中的琐事交给了妻子操办,为了表示对妻子的感激与尊重,现在的村民已允许有女性参与到拜神的行列中。对此笔者深有感触。小时候家里面的人千方百计不要女的跟随着去拜祭祖先神灵,据说也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但是小孩子好奇的天性使得每次祭神时,父母都要大费周章地哄骗女孩子,不让她们去。而近年来,人们的观念渐渐转变,开始允许女性也有权利参与到祭神中。这样看来,就明显地体现出,男女之间地位的高低在某些落后地区的风俗文化中依然是还有所保留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孔军]家乡的春节习俗略述
下一条: ·[叶雨]过年
   相关链接
·[毛巧晖]抗战时期民间文学的大众化实践及本土话语的生发·[杨镕]文本化与语境化:民间艺术传承的双重路径
·[隋丽]前置的情感动机:民间叙事的结构与“前结构”·[朱韵伊]主体性与物质性: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路径拓展
·[朱奕丰]看见她:国家话语与民间文艺实践中的女性叙事(1949-1966)·[朱林]时间的空间化:民间传说的地方性再认识
·[朱家钰]新媒介中泰山传说的创编与讲述·[朱炳帆]“五羊传说”申遗晋级的可行性分析与再语境化重构
·[张怡 周全明]民间工艺创新设计的局内意识与局外意识·[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赵依铖]建构“民间”之声:塞西尔·夏普的民歌实践、文化政治及学术史的回响
·[赵秋谨]明清民间故事漂泊母题研究·[张玉琳]重返生活世界:民间文学的家庭生活实践及其活态传承
·[张宇萱]遗产化视角下传承人口述史的作用机制与当代价值·[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
·[张京京]灰姑娘故事的精神内核·[袁文军 袁宙飞]中国传统年画中的性别秩序
·[俞明雅]钱塘江潮患与治潮先贤的再发明·[叶冰洁]六朝隋唐“凶宅捉怪”故事的叙事动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