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李新华]年画的文化史考察
  作者:李新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3-05 | 点击数:7510
 

  

  

  “年”是中国人最喜庆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去不管是城市和乡村,过年贴年画是人们普遍流行的风俗。在上了些年岁的乡村老人的情感记忆里,缺少了五颜六色的年画,这年便失去了许多“年”的韵味,因此,总要买上几张灶神、财神、门神之类木版印的年画贴在家里,壮大些“年”的气象。而陶醉在电视、网络、音响、3G手机里过年的青年人,则把那些拙朴的年画看做是老人们怀旧带来的古风,欣然接受了下来。总之,古老的年画虽然被现代人逐渐淡忘,但并没有完全走出人们的视野。年画的历史,年画所寄托的民族情感,依然是过年常被人们说起的话题。  

  我国年画的产生,与古代人们在门户上画门神驱邪避鬼的习俗有关,而这习俗又起源于一则古老的传说。据东汉王充《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记载:“沧海之中,有杜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害恶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东汉人蔡邕写的《独断》里记载说:“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可见在汉代人那里在门户上画门神辟邪驱鬼的习俗已普遍流行。尽管汉代人流传着在门户上画门神的习俗,但可能只有在大的宫殿衙署或达官贵人的门上才会有绘制的门神像,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家家找到画工为自己画门神的,上面写着神荼、郁垒的名字或简单绘刻着其形象的“桃符”便成为汉代普通老百姓过年贴挂在门上的辟邪物。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早在唐代就已成熟的雕版印刷书籍插图的技术,被宋代印书作坊的艺人们运用到了神像画和喜庆吉祥画的复制印刷上,这使得神像画和喜庆吉祥画在民间广泛普及变为了可能。北宋灭亡后南渡的孟元老,在其《东京梦华录》中回忆北宋京都汴梁的风俗时说:“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南宋人周密在《前武陵旧事》中道:“都下自十月以来,朝天门内外,竞售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彩镂花春帖、幡胜之类,为市甚胜。”可见在两宋的都城,过年前都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版印年画市场,所卖的年画内容也已很丰富。  

  木版印刷年画,速度快、成本低,画价不会太贵,两京附近的一般人家都会买得起、买得到。因此,可能南北宋两京地区过年时,平民百姓人家大都贴起了这类木版年画。其后,年画印刷作坊由开封、杭州两都城不断向外扩展,使年节贴门神、灶马和喜庆吉祥画的民间习俗进一步发展普及。过年贴年画逐渐成为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一种年俗。元代民间版印年画仍持续发展,但发展规模不大。明代中叶以后,年画产地在全国各地开始大量涌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四川绵竹以及山东的潍县杨家埠,成为全国最著名的五大民间年画产地。明末至清代后期,这些年画产地相继进入了它们的鼎盛繁荣期。全国众多年画产地所生产的数以亿计的版印年画,走进了各地城乡的家家户户。  

  腊月二十三是过去民间“辞灶”的日子,从这天开始便算进了年门。民间传说,这天是居家小神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的日子,“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民间认为灶王爷上天言事,要到年三十以后才回来。多数地方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升天后,要接着在旧灶王爷的位置贴上一张新请的灶王爷像,谓之换新衣,意思是已为灶王爷准备好了回来时穿的新衣裳——这便是过去民间进了年门贴起的第一张年画。  

  其他年画的贴挂时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年除日,贴年画、春联、过门笺等成为烘托节日气氛的装饰物品。民间贴年画有约定俗成的规矩,一般是由外面靠街的大门往里贴,据说这样能使钱财往家门里流,所以要贴的第一种年画就是靠街大门上的“武门神”。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2月9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专稿:春节──节日传统与文化记忆
下一条: ·[高丙中]作为一个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
   相关链接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谢晨]红间绿花团锦簇:滩头年画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
·[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蔡达丽]文化记忆、身份认同与活的文化史书写
·[彭牧 沈燕]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徐晨蕾 李晓东]历史、集散与发展:东丰台木版年画艺术特征研究·[孙芳]年画的流动: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的研究
·[孙冬宁]画中有戏·[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迎虎年,将这只“镇宅神虎”请回家·[马滟宁]弥漫的神性:传统年画中的民间信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