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民调:62.9%的人发现加入现代元素也有年味儿
  作者:记者 肖舒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3 | 点击数:3104
 


  2月4日,上海豫园老街,今年亮相的灯笼上还加装了环保的LED节能型灯饰,
为老街平添了一抹璀璨的靓色。 杨毅摄

  民调:62.9%的人发现加入现代元素也挺有年味儿

  69.7%的人认为年味儿是发自内心的欢愉,64.1%的人觉得年味儿就是热热闹闹的气氛

  春节里,人们还沿袭着哪些传统的过年方式?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互动百科网,在春节期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1625人参与),人们给出的排序是:吃年夜饭(82.8%),贴春联、年画等(74.0%),发压岁钱(72.7%),放鞭炮(70.4%),拜年(70.2%),吃饺子(63.9%),守岁(48.1%),吃元宵(46.7%),祭祖(32.7%),祭灶(30.4%)等。

  但如今,年味儿淡了却是很多人的共识。好像每年春节除了吃吃喝喝、看看春晚,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可做的了。近日,天涯论坛一名网友发出个帖子“寻找春节,寻回失去的年味”,受到近20万网友的关注,并收到上千条回复。帖子中说,“我也不是非要随时随地锣鼓喧天,我所急不可耐寻找的,是真正发自内心、欢心愉悦的滋味……”这句话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本次调查中,74.0%的人表示自己过年时会寻找年味儿。

  除夕夜,眼看时针就要指向24时,江西南昌的“80后”郭晓兰坐不住了。她抱着大捆火红的鞭炮,招呼家人:“我们出去放炮吧!”麻将桌上的长辈们相视一笑,又把视线转回牌桌;沙发上看春晚的姥姥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摆了摆手说,“你们几个小孩子注意安全”;小侄儿倒是兴致很高,嚷着要和小郭出去,却被一脸不放心的表哥一把截住。

  “这不是过年。”郭晓兰说,她记忆中的除夕夜,一家人会很热闹地吃饭,挤在14英寸黑白电视机前看春晚,静静地等待24时的钟声。那一刻,长辈们会用长长的竹竿挂起一串鞭炮,伸出窗外点燃。噼里啪啦声震耳欲聋,姥姥会笑得合不拢嘴,孩子们捂着耳朵在屋里乱窜。鞭炮声刚停,热腾腾的汤圆已经上了桌。

  如今,很多人都觉得年味儿已经越来越淡。调查显示,58.7%的人认为原因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58.1%的人觉得是因为一些过年习俗没有延续下来;53.6%的人选择的是“整个社会的人情味淡了”;48.6%的人认为通信技术的发展让人们不太看重团聚了。

  郭晓兰是个怀旧的人,大年三十那天,她特意买来了灯笼、年画,把家里弄得红红火火,希望找回逝去的味道。小郭说,春节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个饭,还要有股热闹劲儿,一股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喜悦感。

  什么是年味儿?69.7%的人认为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欢愉”;64.1%的人觉得年味儿就是热热闹闹的气氛;58.3%的人表示,年味儿就是对未来一年的真诚祝福和憧憬;44.8%的人觉得,只要一家团聚,就有年味儿。

  春节那几天,北京青年张毅一直没有出门,“到处都是人,但都在购物,没人过年。”张毅觉得,过年就是饺子、鞭炮加逛庙会,但大街上只有比平日更热烈一点的商业味儿,一点年味儿都没有,“倒是网上年味儿十足。”那几天,QQ、百度等都添上了红装,“网络春晚”到处敲锣打鼓。人人网发起的“写下我的新春祝福”活动中,截至大年初七,已有超过822万人写下心愿。张毅可以连续半小时一条条地看不断更新的网友们的祝福语,“不为什么,就图个高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一些传统过年方式,也渐渐加入了现代流行元素。调查中,有62.9%的人认为,加入现代元素也挺有年味,我们不必刻意怀旧固守。

  南京“90后”大学生杨波的春节就过得挺“潮”。放寒假后他与同学拼车从上海返乡;除夕夜收到爷爷、奶奶送给他的一份保险,作为“压岁钱”;大年初一吃完团年饭,他就和父母自驾车前往苏州旅行。“我们没有串门、没有放鞭炮、没有看春晚,但这个年过得很有劲儿。”

  调查中,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也许我们根本不用担心孩子们今后会怎样过年,因为“年”自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年轻人正在遵循自己的方式创造着“年”的新传统。这就像杨波春节期间在南京街头看到的一幕——在打扮成金童玉女范儿的Hello Kitty花灯前,青年男女们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拍照留念,喜迎新春,传统和时尚共同造就了浓浓的年味儿。

 

  文章来源:中新网-中国青年报 2010-02-23 08:33: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专家议春节新年俗:变化中传承春节文化精髓
下一条: ·民调:53.3%的人看好网络春晚取代央视春晚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何杰峰]传统节日视野下的泰山信仰重构与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