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春节:做大中国文化品牌 核心价值是关键
  作者:记者 陈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10 | 点击数:6641
 

 

  春节:做大中国文化品牌

  “当务之急还得建立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它既传统又创新。只有我们自己丰富丰盈了,才谈得上文化自信,才有望真正树立自己的春节形象”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鹏

  作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汉民族传承延续4000余年的民俗节庆,春节如基因一样融入中国民众和华夏文明的历史和血液;近10年来的春节漂洋过海,既是各国认知中国的文化符号,更是洞悉中国的重要窗口,其重要意义已经像英国戏剧、法国文学、好莱坞大片那样跃升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格局多元化的今天,春节如何能够成长为更具中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已不容回避。

  中国的文化名片

  经济奇迹、北京奥运会、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中国综合实力的日益“坚挺”,正向全球输出一个崭新的大国形象,春节的影响力也在水涨船高。除散居五大洲的约3000万华人华侨之外,用“最中国”的方式度过春节已经是很多外国人“触摸”中国的重要渠道,春节在不少国家早就是一道靓丽风景。在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主流社会、商业界、媒体都对中国春节予以相当重视;在亚洲,除了日本、韩国这样本来就有春节习俗的国家,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也开始承认春节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有外媒甚至称,全球1/3人口都在和中国人一起庆祝春节。

  “利用春节”是中国文化部及驻外使馆的一项重要传统。自2001年正式提出打造春节品牌以来,文化部与各驻外使领馆成功开展演出、展览、晚会、招待会、联欢活动、灯会等文化庆祝活动,为春节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如2004年伦敦、巴黎、纽约、悉尼、曼谷等5个重点城市的“春节品牌”活动,2006年在泰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罗马尼亚掀起高潮的“中国春节文化周”;2009年春节,在毛里求斯、贝宁、开罗、巴黎、首尔、马耳他和柏林的中国文化中心,大张旗鼓介绍中国艺术……2010年,海外的春节活动同样丰富而精彩。

  近十几年来,美国邮政局每到中国农历新年都要发行一枚中国生肖邮票。从2002年起,联邦财政部还特别印制“8888”字头生肖吉利钱在全美发行;在德国,几乎所有大超市都能买到“年货”并专设中国货专柜;在加拿大,总督、总理每年春节都向华裔致辞,温哥华等华人众多的城市大年初一还要在市政厅挂起灯笼和春联,市长专门为春节的醒狮点睛;伦敦也许是最重视春节的西方城市,自2006年起,每到春节都要举办“中国在伦敦”活动。牛津街张灯结彩,到处闪耀着“中国红”;在澳大利亚,每年都发行生肖纪念邮票和纪念币,悉尼市政府更是宣布要用几年时间把春节巡游打造成全球知名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创造众多商机……

  春节乎,圣诞乎

  美国纽约老人局主管芭芭拉曾对媒体表示,在美国,虽然在美华人远少于拉美裔和非洲裔,然而中国春节的影响力非其他外国节日可比;除春节外,犹太新年在美国影响也很大,更是早于中国春节成为美国法定假日,但春节几乎后来居上,具有无法比拟的热闹气氛;政府专门发行纪念邮票、纪念钞票更是春节独享的待遇。

  但据此认为海外的礼遇和重视已经使春节能接近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则是对春节影响力的高估。全球一百多个国家有过圣诞节传统,其影响力不言而喻。今天的圣诞节早已从单纯的宗教仪式拓展为具有地域风格的“圣诞节文化”并深深扎根,它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经济输出、殖民主义、商业渗透,其中美国文化的包装与推广更是不可或缺。

  圣诞节在中国的扩张始于1980年代中后期,发展于1990年代,盛于2000年之后。圣诞节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热衷的“狂欢节日”,各大城市大大小小的商家更是将其视为重要商机,宾馆、酒店、酒吧、餐厅、店铺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大街小巷站满“圣诞老人”;在城市主要娱乐区,圣诞平安夜是一个不眠的狂欢之夜,酒吧、迪厅平均收入更是高达数万、数十万元。圣诞节已经从宗教仪式彻底蜕变为商家和消费者联袂演绎的消费盛宴,其中美式文化仍然是幕后主导——大片中的圣诞情结、娱乐方式、圣诞礼俗、英文歌曲,都使圣诞节充满浓郁的美式情调,并最终定格为最重要的城市时尚之一。

  相比之下,在中国本土,无法回避的现实是,春节在很大程度上与五一、十一甚至圣诞、元旦的面目越来越相像:看电视、逛街、购物、旅游、麻将、扑克、大吃大喝、蒙头大睡……如今各地也会推出逛庙会、年货街、祭祖、戏曲演出等年俗,但它们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方戏曲、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民俗集会,而是将各种商品、商铺临时拼凑的消费“堂会”,与传统文化相去甚远。在看似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中,中国春节的内核似乎在消费主义指引下逐渐消弭了。

  圣诞节则背靠宗教文化,牢牢抓住年轻人这一主要消费群体,借用仪式、电影、肯德基、汽车、可口可乐等美式文化完成了强悍植入;而走出国门之后,作为符号的中国春节还远未形成圣诞节这样如此深入人心、影响广泛、不可或缺的节日品牌。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02-09 17:39: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春节的变迁:中国年走向世界 “恐归族”引关注
下一条: ·虎年是草根春晚元年?能否撼动央视春晚的地位?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