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振犁]西王母神话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作者:张振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5 | 点击数:20988
 

  三、王母神话在中原的变异(下)

  第三,王母参与中原诸部族或部落联盟形成的重大政治活动。西王母在西方昆仑神话中,其职能比较单纯,只是部族的一位“君长”。但西王母神话传至中原以后,就不能不以神国最高神格的身份干预当时中原部族之间的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活动。她不再是黄帝的后妃(尽管还有个别记录仍以嫫族女子为妃的行为),而是以天国“神母”的神格职司介入这些活动的。其间有严格的神、人之间关系不容逾越。这样,西王母与黄帝就有了共同的统一中原和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这是中原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部族英雄神话的重要文化现象的神幻表现。因此,西王母在客观上起到了支持、协助和完成黄帝底定中原大业的庇护者的重要作用。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西王母在中岳嵩山接待并宴请黄帝,体现了西方与中原两大部族的融合。据清代登封学者景冬[HT5”,6”]日〖KG-*4〗易〖HT5”,5SS〗(日穐)在《说嵩·沿革》中引《黄帝内传》称:“王母会(黄)帝于嵩山。饮帝以护神养气、金液流光之酒”。

  《史记·封禅书》也说:

  “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是有熊之世,已有嵩山太室之名,夫黄帝文明之始,礼乐之祖。”⑦

  这里应说明的是,西王母宴黄帝于嵩山,仍属于王母从图腾神和“君长”形象传入中原后,逐渐道教、“仙化”后的不食人间烟火“灵人”的神话人物。从中还看不出参与中原部族之间战争和政治活动的内容。尽管如此,西王母与黄帝神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已经看得比较清楚了。同时,这种神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微妙的。西王母可以经常向黄帝提出各种重要的支持和援助。有时甚至人神不分,半人半神。这就是原始社会的神人互渗观念的生动反映。

  在民间神话里,西王母协助黄帝战蚩尤,荐贤臣,修城廓,下凡治国理民等活动,就大不相同了。

  (二)西王母向黄帝选派风后帮助黄帝平定战乱统一中原。在《风后岭》里说:王母派金川星转生在具茨山一带的农民家里,长大时,其父让他跟华盖童子学兵法,练功法。他嫌苦,曾九次想逃走。王母就化作一磨绣花针的婆婆,用“功到自然成”的道理点化风后再回去学习。他修炼成功后,被黄帝任东海把他请去作为辅佐的大臣。在战场上,风后演出八卦阵战胜了蚩尤,平定天下,立下了巨大的功勋。黄帝为了表彰风后的功劳,就把具茨山一带封给风后,并把具茨山更名为“风后岭”。

  (三)在《三女冢》里说:黄帝战蚩尤,屡战不利,很发愁。西王母就给黄帝托梦,并给他三道神符,告诉他:要有三个得道的青年女子,身怀神符,投身三堆松枝大火中自焚,蚩尤必败。黄帝醒后,神符还在手中。在涿鹿战场上,正好黄帝的三个女儿从终南山修行成功后前来助战,就请求自焚。她们化作三只凤凰,投身三堆松枝大火,冲入敌阵,结果,蚩尤大败。事后,黄帝就把三个女儿的尸骨埋在轩辕丘旁。这就是“三女冢”的来历。总之,在战胜蚩尤的大战关键时刻,西王母在帮助黄帝完成统一中原大业的过程中,是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的。

  (四)西王母帮助黄帝修筑都城。城市的出现是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黄帝文化与考古发掘的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大体相对应。而黄帝的重大贡献就在于首次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机器,开辟了我国历史的重要阶段。中国古代的历史源头和纪元也是从黄帝开始。这就是我国辉煌的炎黄文化的先导。国家的出现和职能行使的首要条件之一便是都城的建立。黄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郑)的事实,史不绝书。《史记》“黄帝为五城”。《轩辕本纪》“黄帝筑城池”。近年来,中原考古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黄帝城“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值得高兴的是,在中原的新郑、密县等地,还采录到了不少关于《黄帝修城》一类神话故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在《黄帝城》(新郑)中说:黄帝平定天下之后,经多次选择城址。最后找到“轩辕丘”。这里与天象的中宫轩辕星相对应。天人合一。黄帝就在这里立下“天心石”作为标记。

  在修城的过程中,一天夜里,王母向天帝建议让天宫神仙下凡帮助黄帝修城。半夜,群仙化为八条龙下凡修城。王母亲自追来为群仙做饭,也是一条龙。九条龙相助,修城进行得很快。

  可是,原来曾经是蚩尤族头领的岁星,心中气忿,派勾芒下凡报复。在城快修成的时候,勾芒在鸡公山(太白岭)学鸡叫,结果,城墙的西南角未修完,群仙便回天宫去了。修城的地方就叫“九龙滩”。

  当时,王母娘娘很生气,就把一锅饭抛到地上,也回天宫去了。从此,王母抛饭的地方,饭滚了一地,变成了“列礓坡”(县城南关一带),也叫“列礓沟”。由于鸡叫破坏了修城,人们恨气,所以,这里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说“二十七杀只鸡”,因为这城是祖先黄帝修的,所以就叫“黄帝城”。

  从上面的神话可以看出西王母对黄帝的帮助治国安邦,真可说是竭心尽力了。在中原民间,关于王母的印象,决不是只会在天宫摆摆“蟠桃会”盛宴,享尽神国众神天福的天宫娘娘。而是积极参与人间国家大事而受人们尊敬和奉祀的天国女神。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志春]试论黄帝脚印石与履大人迹的关系
下一条: ·[陈金文]明代曲阜孔庙缘何会有“梁祝读书处”
   相关链接
·[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
·[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尹博]上海都市生活的饮料神话:基于星巴克与蜜雪冰城网络言论的文化观察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神话研究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范式的再思考·[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谢言]从甘娲到娲甘:长诗《甘工鸟》价值重估·[谢虎]神话遗产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叙事策略
·[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
·[孙瑾]西王母传说在日传播研究·[苏永前]话语、意识形态与知识生产
·[秦选涵]“汉学西传”视野下晚清传教士关于中国神话的研究·[米海萍]青海湟源县宗家沟与甘肃泾川回中山西王母信俗之异同
·[吕树明]论屈原多重身份影响的神话书写实践及文学策略·[陆佳妮]基于“语象综合体”视角下的钟馗神话传说、图像与仪式的互动机制研究
·[卢秋彤]作为仪式的游戏·[刘雪瑽]制造“神话”:近代中国的文化翻译与知识重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