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民俗影像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影像

[邓启耀]我看人,人看我,我看我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影视人类学论坛一瞥
  作者:邓启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18 | 点击数:24776
 

  最后的高潮由几位纪录片作者再度掀起:摩梭人多吉等拍摄的《走进他乡的祖母房》在参会的360余部纪录片中,被评选为23部优秀作品之一,在大会设专场展映。独立制作人何扬关于纪录片《新桃花源记》背后──未尽之事及爱尼传统的简述,吴晓慧的纪录片《多样的天堂之路》以三个不同宗教信徒的葬礼为例,从其宗教仪式及葬礼中村民的活动两方面揭示茶腊村多种宗教信仰共存这一事实的内在运行规律;《小喇嘛农布和他的葬礼》的故事以小喇嘛农布的生与死为线索,表现阿怒人(贡山怒族)在多元宗教信仰背景下的社会活动、思想情感、观念形态及宗教信仰状况。独立制片人王艺忠数年来深入金三角腹地,拍摄了大量鲜为人知并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镜头,向观众讲述一群被大山阻隔的佤族烟农在金三角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为了生存与自然抗争地过程和他们原始神秘的生存方式。他的纪录片《生活在金三角的人们》,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本片经国际专家评选,被人类学大会列为6个杰出作品之一。在研讨会上经主持人额外推荐放映王艺忠的未完成作品《象奴》,让与会者深受感动并引发了"我看我"的问题:当我们庆幸自己终于"阔了",可以气宇轩昂地跨国投资的时候,我们选择什么作为?可持续的还是一次性的?别人土地上的生态与我无关?我们的奢华是否来自他人、他乡、他年的透支?当我们自得于"风水轮流转",也可以到别人土地上捞一把的时候,我们有没有闪过一丝愧疚?掠夺、奴役,这些过去我们用来指责老殖民主义者的词,现在是否也可以用到我们自己头上?奴役人是罪恶,奴役动物是不是罪恶?......

  本专题学术选题的策划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方面,传统"影视人类学"中的影像民族志和人类学电影等"影像"类文本,仍然是专题研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关于看和被看,谁看,谁被看,如何看,看什么和怎样看等关系,也是本专题研讨关注并通过不同策划实验的内容。本专题希望学者,特别是年轻的学者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影视人类学如何面对当代?如何面对非传统民族志的研究对象?如何面对困境(如调查者作为"局外人"的身份困境)?也就是说,在人类学田野中,如何"重新界定访谈对象"(马库斯),传统"影视人类学"除了拍摄少数民族,还需不需要把镜头对向包括自己在内的其他群体?人类学如何反思一些关于后殖民时代资源掠夺和非人道奴役的问题?影视人类学的田野,是否也应该包括大众文化、网络社区等多媒体视觉现象及其人群?影视人类学的方法,除了参与观察,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方式?影视人类学的理论,除了经典人类学理论,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提升我们面对当代问题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邓启耀 整理 2009年09月15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民间影像:邓启耀的空间

上一条: ·哈斯朝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长调
下一条: ·湖北土家族纪录片《巴山撒叶嗬》获国际金奖
   相关链接
·[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柯小杰 王君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民族学专业教学·[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
·[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
·[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
·[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潘宝]遗产人类学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