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陈仓]民生是民俗文化的根基
  作者:陈仓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3-09 | 点击数:3931
 


  春节期间,某些专家学者再次呼吁“保卫春节”,且建议“改造春节”,怎样保护,如何改造,专家学者们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还有人发出“春节如何走向世界”的声音,但没有提出走向世界的路径。带着疑问,我在网上浏览有关春节的新闻报道,琢磨节日风俗,用心体察春节的实质,恍然大悟,春节民俗是人民群众生存方式、生产力水平、生活质量、生活情趣与价值观的集中表现,节日风俗是民生状态的一面镜子,而民生是民俗的根基。

  春节是中华民族具有四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以历法、节气、农时为轴线,居“四时八节”之首。辛亥革命以后,根据“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原则,民国政府采用公历纪年,将农历正月初一使用的“元旦”的“帽子”归“洋历”元月一日使用,定春夏秋冬为四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协一次会议正式将春节作为重大节日规定下来,通令全国施行,春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以春节为中心的祭灶、除夕、春节、破五、人日、立春、元宵等一系列节庆构成一个盛大的喜庆节日群。庄严的祭祀、庆典、拜访等活动以扫尘、居饰(春联、年画、窗花、贴福字)、购物、穿戴为前奏,以饮食、礼仪、娱乐等吃喝玩乐世俗活动为载体,核心价值观围绕并体现民生,民以食为天,民以乐为趣,春节的“原生态”就是民生。在人民群众的私人生活领域里,家庭保障机制、血缘归属、乡里认同、朋友互助体系对稳定基层社会,和谐社区(村组家族)群众关系,提高民众生存质量,降低发展成本,抵御生产生活风险,增加生活情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过春节是对家庭、家族、亲戚、邻里、朋友等互助自治“体系”的年度维护、修复、提升和加强,其中包含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感恩回报等精神意义,归根结底,皆属民生范围内的私人事务或公私兼顾的事项。

  法定节庆是官方与民间共度的节庆,是公共管理服务机构与民众互动、联动的节日;节日的内容、形式和质量也是与时俱进的。作为法定节庆,春节也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责任和义务,关心群众生活,以此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健康、稳定的最重要的节日。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访贫问苦,看望慰问有功人员和先进模范人物;各有关部门保障市场供应、公共安全、交通畅通和公共卫生,督促兑现民工工资,分配廉租房,慰问节日坚持工作的商业、能源、交通、通讯等服务业职工;公益事业管理机构和群众团体开放公共娱乐场所,组织群众性娱乐活动。这一切约定俗成的行动、活动和措施的核心意义就是保障并改善民生。

  存在决定意识,生活决定风俗,民生决定民风。人是人文的载体和根本,传统文化保护应以人为本,移风易俗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本,春节也不例外。“保卫春节”不能为传统而传统,“改造春节”不能惟文化而文化,脱离民生的“传统”是脆弱的,是缺乏认同感和传承力的;脱离群众生活需要的“文化”是虚假的,是缺乏感染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

  世界对一个民族文化的认同主要来自这个民族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这个贡献的本质是对世界大家庭的民生的促进。“春节如何走向世界”,主要看中国如何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看中国人对国际社会提供的商品、服务、资金、技术、学术、艺术和制度的数量与质量,不是靠嘴皮子说出来的,空想与狂热更是毫无意义。(来源:南方周末)

 

  文章来源:腾讯 2007年03月02日16:2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放]春节习俗与岁时通过仪式
下一条: ·[李小军 童晓玲]商业因素影响下的文化生产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