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萨满文化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萨满文化研究

[王宏刚]萨满教的英雄崇拜与北方民族的崛起
  作者:王宏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16 | 点击数:35778
 
  通古斯人通常并不是残暴的,他们厌恶任何形式的残暴,不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也不论是对其他通古斯人,对动物,还是对其他民族。
  通古斯人易于受强烈情绪的感染。情绪是萨满教的基础,非常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吸引着通古斯人。情绪可以表明通古斯人的许多态度,尽管通古斯人克制自己,可是他们的表情还是明显的。
  对美好物品的喜爱也是通古斯人的性格特征之一。通古斯人通常非常喜欢美好的食品,漂亮的衣料和一切美好的东西。营地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斜仁柱和营地附近的景色而定。他们非常欣赏美貌的男子和妇女。通古斯人喜欢各种娱乐。他们的一般想法是,人应该使自己的生活尽量过得快活一些。他们也能适应必需品与社会规定的限制。在通古斯人的爱好中最使他们动心的是对性的乐趣的爱好,无论男女都受它的支配。通古斯人并不认为这是值得谴责和非难的,如果不违反社会规定,则认为是自然的,正常的。
  通古斯人的自豪感很强,所以竞争精神高度发展。男子为自己在狩猎中的成就,为自己具备应有的各种本领以及为自己的身高、膂力、体质,为自己的容貌、智慧和道德品质以及有耐久力等而骄傲。通古斯男人知道自己的本领,但并不在那些缺乏这些本领的人面前去显耀。在体格、精神和道德方面出类拔萃的人,对待别人也采取保护的而且非常平易的态度。妇女为自己的女性才能而自豪——如治理家务井然有序、精巧的手工,有良好的子女和儿媳,称心如意的丈夫,自己的美貌以及母性的品质等。一般来讲,由于通古斯人的心情主要是开朗和愉快的,他们愿意在社会生活中取得成功。不论男、女和儿童,对待生活的态度都是乐观的。他们以极大的精神力量——宿命论——度过艰难时期的,并尽力忘却困难时期,只回忆自己一生最愉快的时刻。
  在大量的民族材料中,民族心理素质往往空缺,或者只有零散的记录,因此,史禄国先生对通古斯民族心理素质、性格特征的详细而又比较完整的调查与考察就显得特别珍贵。  前苏联学者B·阿尔先尼耶夫在《林中人-乌德赫》一书中指出:
  “乌德赫人特别善于同大自然做斗争,真令人震惊。猎取猛兽是他们经常的活动,暴风雪、洪水,经常面临的生命危险,这一切,锻炼了他们的机智和主动精神。”
  “如果认为乌德赫族妇女由于留在家里,就失去了主动精神,不善于同大自然做斗争,那就错了。在这方面,她们同自己的丈夫相比,也毫不逊色。”
  “乌德赫人小心谨慎,沉默寡言,为人深沉,具有非常坚强的性格。他们说话温和,简单明了。”  “与此同时,乌德赫人还热情奔放,想到做到”,“乌德赫人没有自私自利的思想,不管给他们什么好吃的东西,他绝不肯独自享用,他自己尝一尝,就分给了周围的人”。
  “乌德赫人关心人家的利益和需要,就像关心自己的一样。如果自家家里的粮食不够了,他就到邻居家去取,因为他知道,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遭到拒绝。”
  “甚至在小事情上,乌德赫人也都很关心邻居,哪怕他们是异族人。如果住在同一条河上的邻居。很久没有消息了,那么他们就要让家里的人去打听,邻居家安好吗?发生什么事情没有?需不需要帮助? 
  “还应当提一提乌德赫人的殷勤好客。这个习惯要求关照所有的旅行者。首先要请客人喝茶,吃鱼干,肉干;客人不须照看狗,主人会好好地喂它。晚饭后,妇女会给客人烤干衣服,仔细看看靴子,哪里破了就予以修补,或给换上新的,而最年轻的妇女给垫上新草,并准备好衣服。”
  “乌德赫人的诚实朴素十分令人感动。有一次,在库逊河畔,一个乌德赫人在小道上行走,那里有俄罗斯人敷设的捕捉器,他忽然发现,有个捕捉器卡死了一只貂。他把捕捉器拾起来,取下貂,用桦树皮包好,挂在树上,等候俄罗斯人来取;随后,又把捕捉器安放好,以免空着。在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们是如何的关心别人的利益,甚至还关心使他受委屈的人的利益。”
  乌德赫人的心理素质、性格特征与史禄国调查的通古斯人是十分接近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长白恒端的金楼子

上一条: ·[孟慧英]满族的祭祀、萨满文本和神话
下一条: ·[孟慧英]满族民间文学的萨满教传承
   相关链接
·[祝晓彤 周敏]共塑“地方芭蕾”:中华葫芦第一村的内生驱动与协同治理·[朱煜荣]纳西族热美蹉传承人的双重身份调适与实践研究
·[周玥]刺绣非遗生产性保护中的文化协商与女性主体赋权·[周腾]从故事到非遗:苕瓜打金牛传说的地方实践探颐
·[周春雨]匠心琢玉:《庄子》中技艺故事的诗性智慧·[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
·[张竹村]国际非遗保护领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工匠管理机制分析与启示·[袁玥]文化展演场:近代上海书场的表演与空间
·[姚慧]黄河流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姚航]都市民俗的“再嵌入”及其调适:非遗的“异地落户”现象研究
·[许平山 潘瑞春 余琴]传统陕北秧歌中的阳图类别及其历史文化考论·[徐心怡]非遗直播带货中的“魅”的现象剖析:非遗直播带货的民俗主义实践
·[熊睿]基层遗产实践:县级饮食类非遗项目申报策略评述·[肖波 宁蓝玉]从传说意象到旅游地标:文化记忆视角下鹊桥的创新转化
·[翁瑾亮]北岳祭祀的当代转向·[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
·[王雨铭]生成性遗产:民间文学类的非遗保护建构·[王心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在地实践:以浙江省“3+N 保护行动(2018-2024)”为主线
·[王翘楚]“网红旅游城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品牌互构实践探究·[王大千]非遗节日传承保护的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