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专题

[李泽生]寒食何由来?
——晋文公没有烧死介之推
  作者:李泽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12 | 点击数:12795
 


        诗人笔下的寒食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韩翃

      寒食节还有“一百五”的别称,这是由于寒食节时在冬至日后的105天。宋代苏辙的一首诗《新火》:“昨日一百五,老樨俱寒食。”宋代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

      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唐代诗人韦庄的诗:“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

      寒食节禁火就是渊源于古代的禁火习俗,倘若追溯禁火习俗,与古代原始火崇拜有关。经过一冬天的干燥,林木容易引起火灾,加之春季又多雨,更容易引起失火。古人对此缺乏科学认识,就提倡禁火冷食,后来被纳入统治阶级的礼仪中,又形成礼仪固定下来。

      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 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

      本文不欲详细讨论寒食节的来源,只就后人附会的寒食节“是因为纪念被晋文公烧死的介之推”一事进行考察。


      历史的误读

      到了汉代,由于“小说家言”,就附会了纪念春秋时期被晋文公烧死的功臣介之推的故事,基本上从那时起,我国的寒食节也就公然地以纪念介之推为名义而传承了下来。

      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历史误会。

      现代文献与辞书的记载:

      据《辞源》对“寒食节”的基本释义是: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

      《辞海》:介之推  一作介子推、介推。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曾从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回国后赏赐随从臣属,他未得赏,因与其母隐居绵上(在今山西介休东南)山中而死。文公使人召之不得,以绵上作为他名义上的封天。后遂成绵山为介山。传说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他因不愿出山被烧死。旧俗以清明前一天(或二天)为寒食节,断火冷食三天,相传即起因于纪念他被焚死。

      辞书尚且如此,其余各类读物更有甚者的记载典型的如下: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谁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于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上,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其余书刊杂志多类此,不胜枚举,此处不再浪费时间。

      本来是一个与节令有关的禁火日,怎么就加进了“政治性”的色彩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光明博客 2009/3/30 18:01: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勃]将生死并置 清明节的结构与意义
下一条: ·[刘锡诚]清明节的天候和物候
   相关链接
·[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马荣良]虚构与真实
·[马荣良]寒食节的异域渊源·古人如何过清明
·[张小稳]从地区性的哀思到全民性的欢愉·[安介生]寒食节缘起与介休乡土地理新论
·[裘錫圭]寒食与改火·[陈泳超]寒食节起因新探
·[张勃]介子推传说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张勃]唐代以前寒食节的传播与变迁
·[张勃]论官方与民间合力对寒食习俗的影响·[景圣琪]“改火说”与唐代寒食诗的兴盛
·[陈泳超]寒食缘起:从地方性到普泛化·[赵建民]千年飘香之寒食“醴酪”
·[张晓红]秋千与寒食、清明·清明寒食文化节在介子推携母归隐之地绵山开幕
·清明:家庭核心文化的传承·陈连山 施爱东:解读清明文化内涵
·[吴双]清明节前说“寒食”·“我们的节日”第二届中国传统节日(寒食、清明节)论坛在山西绵山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