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万建中]过年:非常时间的非常行为
  作者:万建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1 | 点击数:4302
 

 

[内容提要] 尽管过年期间的大部分禁忌习俗已不再流行了,但是 “春节”、“新年”永远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对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身份的认定。而这种对自己文化身份的确定,正是维护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情感认同力量。因此,“过年”对于中国人具有极其崇高的价值,它的情感作用和社会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 过年;禁忌;传统节日
 

本文刊于《北京观察》2007年第2期
 

作者授权本网发布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北京师范大学版块

上一条: ·[龙文]传统来源地采访纪要
下一条: ·[刘铁梁]节日文化的地方性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韦成]桂西北民间禁忌文化的实践逻辑与乡村社会秩序建构研究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那仁毕力格 萨其拉]古代人禁忌习俗多样功能探源
·[黄艺兰]晚清民国时期伐树遭报故事的“祛魅”与“复魅”·[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王娜]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任志强]危险的愉悦:作为“替罪羊”的狐与妓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