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黄涛]按社会情境界定当代中国民俗之“民”
  作者:黄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3 | 点击数:22066
 
通过以上考察,我们看到,用区分情境的方法来更确切地说明民俗主体问题,是可行的。这种做法,一方面肯定了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对本民族主要民俗文化的共享性,另一方面也不否认不同阶层的人在享有民俗文化的程度、方式等方面有各种差异:我们可以通过考察他们在生活情境(或者在生活情境这个大类之下的各种具体情境)中的行为方式研究这种差异。在现代社会不同阶层的人文化隔绝程度趋于缩小的情况下,从情境角度来界定民俗主体将是一种越来越合乎现实状况因而越来越具有解释力的民俗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0-27.
2]钟敬文.民俗学的历史、问题和今后的工作[A.钟敬文文集·民俗学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71.
3]钟敬文.话说民间文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 . 161.
4]胡明扬.北京社会调查[A.语言学论文选[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208-209.
5]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113.
6]黄涛.论语言民俗情境的构成与功能[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4.
7]黄涛.“哥们儿”称谓的使用状况与文化内涵[J.哈尔滨:北方论丛,2001,(3.
8]郭展.寒亭称呼语规则试说[J.济南:民俗研究,1996,(3.
[作者简介]黄涛(1964-),河北景县人,民俗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民俗学与民间文学。
 
(本文发表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130134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黄涛的博客 2008-12-07 22:54:46

上一条: ·[陈华文]论民俗文化圈
下一条: ·[陈华文]区域民俗:理论、存在和传承
   相关链接
·[毛巧晖]抗战时期民间文学的大众化实践及本土话语的生发·[杨镕]文本化与语境化:民间艺术传承的双重路径
·[隋丽]前置的情感动机:民间叙事的结构与“前结构”·[朱韵伊]主体性与物质性: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路径拓展
·[朱奕丰]看见她:国家话语与民间文艺实践中的女性叙事(1949-1966)·[朱林]时间的空间化:民间传说的地方性再认识
·[朱家钰]新媒介中泰山传说的创编与讲述·[朱炳帆]“五羊传说”申遗晋级的可行性分析与再语境化重构
·[张怡 周全明]民间工艺创新设计的局内意识与局外意识·[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赵依铖]建构“民间”之声:塞西尔·夏普的民歌实践、文化政治及学术史的回响
·[赵秋谨]明清民间故事漂泊母题研究·[张玉琳]重返生活世界:民间文学的家庭生活实践及其活态传承
·[张宇萱]遗产化视角下传承人口述史的作用机制与当代价值·[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
·[张京京]灰姑娘故事的精神内核·[袁文军 袁宙飞]中国传统年画中的性别秩序
·[俞明雅]钱塘江潮患与治潮先贤的再发明·[叶冰洁]六朝隋唐“凶宅捉怪”故事的叙事动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