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樱井龙彦]灾害民俗学的提倡
  作者:[日]樱井龙彦   译者:陈爱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19 | 点击数:19916
 

[摘要]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灾害,灾害的多发性引发人们思索和寻找多方面的解决途径。作为一门重要学问的民俗学也应该像其他学科一样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使命,引导人们以民俗学的视点来正确应对灾害。因此,本文的主旨在于提倡“灾害民俗学”,以此来开拓这一新的研究领域。通过对亚洲特别是日本与地震、海啸有关的神话传说等“口头传承”的分析,通过对纪念碑等可视性的“纪念物”以及慰灵祭祀等“祭祀活动”的分析,来探讨这些记忆装置中的“知识”与“智慧”的重要性。并通过挖掘人们对灾害的记忆,以及对各国家、地区的灾害观、灾害民俗的国际性比较,来考察其普遍性与多样性。最终对灾害民俗志进行系统化,以实现跨地区的国际性联合防灾抗灾的可能性。

[关键词] 灾害民俗学;自然灾害;地震;海啸;集合性记忆装置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5)06-0062-09  


世界上存在着纷争、贫困和灾害之类的多种危机,它们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尊严与安全。民俗学怎样应对这样现实的社会状况呢?

作为一门学问的民俗学,其使命并不在于直接解决社会的危机。然而,如果认为以人类和围绕人类的各种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课题的学问,是基于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层面的话,那么这种想法是极其自以为是的。当世界面临危机的时候,即使解决危机不是使命的全部,至少也应该拥有承担起一部分使命的意志。民俗学也该有其应用学性质的可能性。

保护地球不受到环境的破坏是21世纪的紧急课题。本文的目的是以民俗学的视点来考察环境破坏中的自然灾害,从而提倡可以称之为“灾害民俗学”这一领域的构建。由于自然灾难的种类繁多,因此本文提出的课题限定于近年在亚洲地区发生的最为人们所担心的地震和海啸。

200412月,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的近海发生了震级90级的大地震。由这次地震而引发的海啸让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的多个国家饱受其害,造成死亡和失踪人数达28万左右(其中死亡人数达15万以上)的前所未有的大灾难。

海啸受害范围之广从1960年发生在日本对面的南美洲智利近海的地震(震级86级)引起的海啸等例子中也可见一斑。那次海啸横穿太平洋,袭击了日本的三陆海岸,导致142人死亡,2830栋房屋倒塌,大约3600艘船受到损坏。1933年的三陆地震,海啸袭击了夏威夷和北美。地震和海啸与国境等是毫无关系的,所以,有必要展开跨越国界的广泛的地区间的合作,来共同商讨对策。

从日本列岛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海域,是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带,所以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相关的神话和传说也很丰富,而且拥有相同要素的故事也有很多。防灾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视点是如何传承灾难留下的记忆,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传承来助成灾难的预防和受灾后的重建。这时候,在记忆的传承这一点上,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就变得必不可少。而且,通过对亚洲与地震、海啸有关的传承的比较研究,或许会开创一种有利于适合全球化时代特征的国际联合的防灾合作体制。

众所周知,日本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多地震国家。20053月,在福冈西部近海刚刚发生了7.0级地震。200410月发生在新澙县的“中越地震”震级达6.8级,由地震引起的山洪爆发和洪水导致40人死亡。那次地震发生在山区,因此没有遭到海啸的袭击。但由于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岛国,所以海啸也非常多。日语中的tsunami现在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学术用语。试举近年由地震引发海啸带来的灾难的话,就有1983年震级7.7级的“日本海中部地震”,死亡人数达104人。还有1993年震级7.8级的“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导致230人死亡。由那次地震引起的海啸袭击了奥尻岛,波浪最高达到10米。

正因为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多地震国家,日本也有很多关于地震或海啸的灾害传说。我们要考察日本人从那些传承中得出了什么经验教训,因此在这里提出三类作为灾害的集合性记忆装置的传承材料。第一类是以“故事”或者“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谚语等“口头传承”,它有别于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性记录资料;第二类是为了不让灾害的经验风化,以一种可视的形式来记录保存的纪念碑等“纪念物”;第三类是供奉灾害遇难者灵魂的“慰灵祭祀”、表彰救助受灾人员的英雄的“纪念仪式”,以及为了避开灾难所用的“咒术”等。这些“祭祀”伴随着定期的重温灾难记忆的“仪式”,成为提高当今人们防灾意识的一个好机会。

这三类集合性记忆装置绝不是毫无关联的。因为第三类的祭祀仪式往往在建造了第二类的纪念碑的场所举行,而铭刻在纪念碑上的灾害的经验往往又和第一类的口头传承的内容有关。

一、东南亚的地震神话

有这样的神话:一旦支撑着世界的动物晃动一下身体,地震就会发生。在亚洲,这些动物往往是龙、蛇、鱼、牛、大象等。去年在印度尼西亚发生了地震,居住在苏门答腊岛北部的透巴·巴塔库族人的神话里,龙蛇是地震的原因。世界创造神巴塔拉古如有一个住在地底下的龙蛇的儿子,这儿子毁坏了世界7次。因此,巴塔拉古如为了不让儿子再毁坏世界,就立了根柱子,然后在那柱子上架了4根横木,并且把世界也架在了上面。从那以后,地底下的龙蛇即使能够摇动这个世界,但也不能毁灭整个世界了。因此人们认为,地震是地下的龙蛇摇动身体的时候发生的(大林太良,1979)。

宇宙蛇一动就会发生地震的神话,在印度尼西亚广为传播。在苏门答腊,除了蛇以外,蟹、牛等动物也被认为是地震的原因。据说在米南喀巴吾族的神话里,蛇牛乌拉阿兰普支撑着大地,这头蛇牛一旦受到蚊子的叮咬,地震就会发生(后藤明,1999)。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高有鹏]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科学风度
下一条: ·钟敬文等:《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
   相关链接
·[陶子煜]当局者观·[邱月]本真性的困惑:汶川地震后北川羌族的文化展演和身份焦虑
·[山田仁史]蟹与蛇——日本、东南亚和东亚之洪水和地震的神话与传说·[杨利慧]世界的毁灭与重生:中国神话中的自然灾害
·[杨利慧]世界的毁灭与重生:中国神话中的自然灾害·[周星]现代中国的“亡灵”三部曲——唐山、汶川、玉树大地震遇难者的悼念、祭祀与超度问题
·[王晓葵]民间传承、记忆建构与灾害民俗学研究·[王明 曾舒]水旱灾害民俗的功能
·[王建华 王国棉]自然灾害与民间信仰的区域化分异·[黄志强]从凤凰雕像被遗弃谈唐山地震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黄凡]灾害记忆空间的建构·震后8年,羌族文化美丽重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估地震灾害对于尼泊尔文化遗址的冲击·[乌丙安]灾害民俗学新课题:面对洪水、干旱、地震等大灾大难
·灾害社会学:努力让人类不做灾害的被动承担者·[黄志强]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
·[叶宏]凉山彝族的气象类“尔比”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夏吾李加]玉树地区藏文典籍文献遗产类型研究与反思
·龙年春节记忆之1976:我的唐山 [CCTV视频]·日本民俗学会常光彻会长致中国民俗学会的答谢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