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万建中]论民间禁忌的功能
  作者:万建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0 | 点击数:21604
 

   

[摘要] 禁忌是一种常见的民间宗教现象,从远古社会一直延续到当今。长期以来,禁忌被视为消极的巫术,对其社会功能的认识主要侧重于消极的方面。既然宗教禁忌的生命力如此强大,那么就其存在的社会需求和合理性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论文从禁忌规定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神圣的时间秩序和社会分类体系,以及支持对于族群的认定四个方面,揭示了民间宗教禁忌的独特功能。

[关键词] 民间禁忌;功能;自然;信仰;族群;时间秩序

[中图分类号] K892.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4)03-0032-05


 

宗教禁忌在宗教学、人类学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禁忌这个词,国际学术界统称为塔布,源于中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土语,音译为“Taboo”“Tabu”,我国也音译为塔布。现在已成为人类学、宗教学通用的词语。波利尼西亚人信仰和崇拜一种被称之为玛那(Mana)的神秘力量,相信凡是具有玛那的人或物都是危险的,不可接触。否则,必将受到超自然的灾难性惩罚,轻者危及个人,重则祸延民族。18161824年,埃利斯在太平洋群岛居住了8年,并于1829年出版了《波利尼西亚研究》一书,对波利尼西亚人的塔布做了系统而翔实的描述。从此,大量的田野(实地)调查报告相继问世,人们认识到绝不是只有太平洋群岛的人才有宗教禁忌。迄今所知,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无不具有宗教禁忌。

德国文化哲学大师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irer)在他的《人论》一书中说:禁忌体系尽管有其一切明显的缺点,但却是迄今所发现的惟一的社会约束和义务的体系。它是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石。社会体系中没有哪个方面不是靠特殊的禁忌来调节和管理的。统治者和臣民的关系,政治生活、性生活、家庭生活,无不具有神圣的契约。这同样适用于整个经济生活。甚至连财产在一开始似乎也是一种禁忌制度:占有一个物或人——占有一片土地或同一个女人结婚——的最初方法,就是靠个禁忌号来标志他们。禁忌是建立在对超自然的灵力崇信的基础上的,后世出现的大量禁忌,也是迷信的产物。但不论怎样,禁忌又是顺应历史和当时人们生存心态的要求而出现的,并且以其最严厉的最有效的方式规定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神圣的时间秩序和社会分类体系以及支持对于族群的认定。

一、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禁忌在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不仅在人们的心理上,而且在客观事实上都使两者变得更为亲近和和谐。这是化对抗、排斥为顺应的良好方式,显露出人们的生存智慧。

在整个动物王国中,猪是把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的效率最高的动物之一。

然而,有些民族的族民和宗教教民禁忌食猪肉,甚至不能去碰活猪或者死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说:在埃及人的眼里,猪是一种不洁净的畜类。……如果一个埃及人在走路时偶然触着了一只猪,他立刻就要赶到河边,穿着衣服跳到河里去。许多人类学家对这种现象一直很感兴趣,已成为各国学者们共同关注的一个命题。

美国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上帝要吃反刍动物而排斥猪的原因:古代以色列人所饲养的牛、绵羊、山羊,在古代中东地区是最重要的食物生产种类,以含有高度纤维素的植物为食料。它们不会与人类争食,反而会通过提供肥料和拉犁的牵引劳力而促进农业生产。它们还是毛质纤维的来源,为人类提供服装原料,其皮可做鞋和马具。养猪所能得到收益远不如饲养反刍动物。猪不能拉犁,不会产奶,其毛皮不适合用于纺织和服装。猪的粪便可以肥沃农田,但对可供游牧的茫茫草原益处不大。古代以色列的猪肉禁忌实质上是一种成本与收益的选择没有哪一个干旱地带游牧的人群是养猪的,原因很简单,很难保护猪群不受炎热、日晒的威胁,在从一个营地向另一个营地的远距离迁移中又缺少水的供应。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曾指出,人类社会从自然环境提供的多种可供食用的食物中进行选择,并以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手段来获得这些食物。人类群体的生存显然有赖于能满足其成员营养需要的饮食,然而各个社会满足这些需要的程度,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各不相同。前苏联学者托卡列夫认为:至于禁杀、禁食猪豕,则因为它是典型的定居者家畜,属农业民族,而游牧民族对农业民族则持之以敌视。能够爱屋及乌,何尝不可恨人及猪呢!可见,宗教中的禁忌,大量的是顺应人类生活环境的要求而产生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萧放]从成年礼的传承变异看传统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示范意义
下一条: ·[陈江风]汉画的民俗文化价值与观念基础
   相关链接
·[赵秋谨]明清民间故事漂泊母题研究·[赵经纬]遗产话语下社区博物馆的功能建构及其空间实践
·[张京京]灰姑娘故事的精神内核·[于佳卉]下山东请九郎:功能导向下烧香香卷的边界重构
·[姚苏笑]角色功能、故事类型和仪式:《日瓦戈医生》中的民间文学书写·[吴比]东部苗族谜语的形态、特点与功能
·[申志明]传统社会地方“八景”的建构及功能·[牛聪]从地方文化记忆到国家文化标识:赫哲族“伊玛堪”在“乌日贡”大会中的传承重构与功能特征
·[刘丝雨]都市传说演变历程中的功能转向:基于“下水道有鳄鱼”故事的爬梳·[梁秋实]“采山儿”:大兴安岭林区城镇居民自然采集生活的调查报告
·[梁奇 席旭冉]《山海经》中的家族叙事·[李燕]歌谣在《唐探1900》中的叙事功能与文化隐喻研究
·[孔德银 张宗敏 韩煜]新古典“结构—功能论”视角下体育非遗的结构生成与功能转化·[高艳芳]文旅融合背景下民间传说功能转向的表现、动因与路径
·[翟笑轩]自然景观与民间传说的动态共生·[陈小妹 张紫薇]海南自贸港传统侨乡中外文化交流功能演变个案研究
·[陈曦]从灾异叙事到共同体象征:滇中阿拉乡祭虫神话的生成与功能研究·[陈安娜 练春海]神人抱鱼带钩造型及功能研究
·[刘魁立]中国人的特色节日体系及其社会文化功能·[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