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陈连山]走出西方神话的阴影
——论中国现代神话学之西方神话观念的局限
  作者:陈连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04 | 点击数:13050
 
三、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神话概念
按照常理,当人类创造了某种现实,就会塑造相应的概念来指代这种现实。既然中国古代有神话,应该也有相应的神话概念。可是,为什么没有呢?
    中国古代文化一直非常注重历史叙事。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历史叙述即使不是最丰富的,至少也是最丰富中的一个。官修的二十四史自不必说,民间各种野史更是汗牛充栋。不少学者因此把中国文化归结为“史官文化”。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征。孔子阐述自己主张,不用抽象概念,而是使用历史事实加以论证。一部《春秋》的写作,褒贬寓于文字叙述之中,包含了孔子很多的道德评价。于是,《春秋》不仅仅是客观的历史记录,更是儒家神圣的经典,传达着孔子的价值观。由于中国的古代历史著作普遍使用“春秋笔法”,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价值观念,因此历史著作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就不单单是一个客观事实的叙述,而是蕴涵价值观念的“神圣叙事”。历代朝廷都把持着修史的权力,实际就是把持这种神圣的叙事权力,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进行证明。这和马林诺夫斯基所主张的“神话是社会生活的宪章”非常一致。中国古代社会中历史的社会功能正和其他社会中神话的社会功能相近似。中国古代的历史著作具有替代神话著作的作用。
    但是,古人并非不重视神话。他们重视的是和历史交融在一起的那种神话。让笔者们回到文献现场去了解一下那些记录神话的作者的看法,看看他们如何看待笔者们今天所说的神话。《尸子》记录的孔子歪曲解释黄帝四面,实际上表明孔子是把神话当作被歪曲的历史看待的,他把神话看作历史。孔子的“歪曲”解释不能证明孔子之前没有兼具神性和人性的黄帝神话——离开了人性的黄帝神话传统,孔子的“历史化”解释如何能够说服其他人?他是一直强调“述而不作”的,不太可能完全独出心裁地做出上述解释。《淮南子》是公认记录神话比较多的著作。其《览冥训》记录女娲补天神话的时候,把这个神话的发生时代称为“往古之时”,就是遥远的古代。其《修务训》记录神农教民播种五谷、品尝百草的时代也是称“古者”。前者是典型的超自然内容,后者是一般的农业起源神话,近似于传说,但是作者对其时代都是泛泛地称为“古代”。这说明《淮南子》作者并没有严格区分神话和历史。许慎《说文解字》云:“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也是把这个女神看作古代的真实存在。既然古人把神话当作历史的一部分,那么就没有必要单独创造一个“神话”概念来指代这种叙事内容。
    在如此重视历史叙事的环境下,完全超自然的和历史无关的神话很难获得希腊神话在希腊社会中享有的那种地位。司马迁是历史学家中反对把超自然内容写进历史的。他认为那些内容“不雅驯”,所以《史记》作为通史,只从《五帝本纪》开始,更早的三皇时代则付之阙如。其中有关黄帝的超自然内容(见《山海经》)也一概不予记录。这种做法固然符合一般的历史要求。但是,在上古史中完全回避神话事实上是做不到的。所以,后人就为《史记》补做了《三皇本纪》。司马迁把神话视为不雅驯之言,是不好的“历史”,当然也没有必要为神话单独创造一个词汇。
   结论:中国现代神话学曾经不加反思地全盘接受了相当狭隘的西方现代神话概念,并根据这种概念研究中国神话材料,结果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走出狭隘的现代西方神话概念,站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立场,则发现中国古代并非只有神话而没有神话概念。只不过中国古代人把“神话”称为远古历史而已。他们直接把神话当作历史,用“历史”的概念包括了“神话”的概念。
 
Goes out the Western Myth the Shadow
----- On West of Myth Idea by Chinese Modern Mythology Limitation
Chen Liansh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 )
Abstract: Why didn't China ancient times have “the myth” the concept? Why did the modern myth scholar accept West's myth concept not to consider actually whether China ancient times did have the corresponding concept? From this produces what is the consequence? This is the present paper attention core.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whole story, this article inspects the related question which in the Chinese modern mythology developing process occurs, advocated goes out the narrow modern West myth concept, stood in China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 standpoint, discovered China ancient times by no means only then the myth not to have the myth concept. The Chinese ancient people were called “the myth” the ancient times history. They directly myth regard history, with “history” the concept has included “the myth” concept.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上一条: ·[施爱东]《歌谣》周刊发刊词作者辨
下一条: ·[施爱东]故事学30年点将录
   相关链接
·2025年中国重庆·丰都庙会举行·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
·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学术智慧·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1-2月受理)·[李向振]现代文明视野中的中国春节及其时代价值
·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1-12月受理)·[周星]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
·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4)在济南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法制与新闻》杂志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
·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
·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
·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