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专题

民俗学家:清明节应变快乐节?
  作者: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李培 实习生 周豫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4-11 | 点击数:9995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民俗学家:清明节应变快乐节? 
 
 
 
 
  4日至6日,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为清明节策划了“缅怀·踏青·放春”主题活动,
更新人们对清明节的认识。图为此次活动特别创新设计的清明节赏“火焰泉”奇观。朱丹阳摄 


 
  “清明节,都城人出郊,士庶阗塞,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提清明节,现代人就想到扫墓祭祖,令人沉浸于一种感怀伤时情绪之中。清明节前夕,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率专家深入清明节发祥地———山西介休等地考察,提出“我们的节日”之口号,力图在民间搜寻、复原一个最原汁原味的清明节。

  “中国古代讲求人的起居作息要严格遵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节气阴阳消长的变化。清明节与农历三月三临近,是万物复苏、青春萌发的节气,本应是一派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气象。”据此,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高丙中提出:清明节应该在现代转变成一个快乐节!

  为了在民间延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国家在今年的清明节设立法定假日,全国的民俗学家们纷纷倡议寻找“清明节”的“文化符”,过好第一个清明节假日。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广州两地的几位民俗学家,请他们指出目前大家对清明节的认识误区,讲述清明节真正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三大误区


  1 清明节就是“祭祀节”?传统:春耕春种大好时节  

  清明节扫墓祭奠先亲亡友,是我国千年古俗。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教授刘晓春告诉记者,早在先古时,清明就已作为一个家庭祭祀的重要日子;秦汉时代,墓祭就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礼俗活动之一;到了唐宋,清明成为一个重大的节日,每年都放长假。

  刘晓春指出,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与二十四节气重合的节日,说明清明与大自然的联系很紧密。“清明节祭扫先人起源于中国传统的土葬,由于土葬后的水土流失,因此每年定在清明节时祭扫祖先的墓地。”清明节包含祭祀祖先的内涵,是人们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而这两年的清明节前后,各地相继掀起了新一轮公祭热潮:河南周口与甘肃天水“瓜分”了伏羲;湖北竹山、河北邯郸、甘肃天水和山西万荣等地“共享”了女娲;陕西黄陵和河南新郑“分食”黄帝;同一个诸葛亮,山东临沂祭,湖北襄樊祭,陕西汉中祭,诞辰祭、逝世祭、出山祭……祭祀活动在不同的地方多次上演,出现了“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的热闹局面。

  但刘晓春强调,中国古代,清明节原本并非一个祭祀的节日。“清明时节是宇宙、人和自然三者的生命交汇点。而清明这个节气正逢播种的季节,象征孕育生命的起始。原本作为一个节气与农业密切相关。”刘晓春指出,早在《淮南子·天文训》上就有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中国民间也广泛流传着“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农谚。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教授叶春生认为,清明原意是一个纯粹春天的节日。古书《岁时百问》中还给清明节下过一个定义:“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因此,清明的本意应是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2 清明节是个忧伤节?传统:男女青年谈情说爱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由于祭祀,清明节在现代演变为令人伤感的节日。但在民俗学家眼中,伤感并非是清明节的全部。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林济说,宋代以后,清明把寒食节以及农历三月上巳节逐渐融为一体,将上巳节中的“春嬉”等习俗收纳进来,发展了节气特点鲜明的郊游踏青、户外体育娱乐等活动,形成一个综合节日。“如果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清明,就会发现在前人那里,清明既有祭扫坟墓、追思缅怀的悲痛哀思,又有踏青游玩、热闹喜庆的欢声笑语,这是一个富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节日。”

  叶春生还指出,由于宋代之后清明节将上巳节吸纳为一,因此发展出谈情说爱的内涵。“《周礼》有这样一段话:‘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意思就是说清明节应该顺应天时,让青年男女自由约会。”叶春生认为,上巳节侧重游山玩水、谈情说爱;寒食节侧重感恩纪念、踏青寒食。而随着古代民间逐渐将上巳、寒食、清明合纳成一个节日,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就非常丰富,形成一个“春天的嘉年华”,发展出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放风筝等清明时的娱乐活动,故清明节还有“踏青节”、“聪明节”之称。

  中国民协副主席常嗣新认为,清明节本是个愉快的节日,唐宋时期这就是一个玩的节日,随后才渐渐演化成祭奠节日。“从今年的清明节开始,我们应该一起来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放风筝,一起过一个快乐的清明节。

  

  3 清明节应烧纸祭祖?传统:不动烟火只吃凉食  

  有调查资料显示,每年清明节期间是我国消防事故高发时段,在消防事故中,竟有高达80%属于扫墓行为不当所致。有人由此疾呼,清明节只剩一个“烧”字,“清明时节火纷纷”。现代人都习惯在清明节扫墓时烧纸,民俗专家认为,这其实并非传统的祭奠形式。

  民俗专家指出,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大家采用的最原始祭扫办法是“挂压洒”,就是把纸钱向空中扬去,或者在先人墓前用砖头压住一张纸钱,表示这家后继有人。由于在宋代清明节“吞并”了寒食节,而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讲究在这一天要禁火冷食祭墓。因此,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饭的习俗。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2008年4月3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黄涛]清明节的源流、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功能
   相关链接
·[张勃]坚守与调适:城市化进程中清明节的传承与变迁·[郜冬萍 周磊]清明节中的游艺
·古人如何过清明·[张隽波]清明节:现代节日体系构建的先行者
·[毛巧晖]微信时代清明节·[杨秀]节俗的文化关联:以嘉兴清明节为例
·[张勃]清明节传说:小故事传递大道理·民俗专家萧放:清明又称踏青节 宋代放假七天
·民俗学家进社区解读清明由来与风俗·[张勃]介子推传说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马知遥]行走在晋豫大地上·[林海聪 王霄冰]从清明公祭传统的演变看礼与俗的关系
·[肖永明]清明祭祀文化散论·[高洪兴]中国鬼节与阴阳五行:从清明节和中元节说起
·[张勃]感恩情怀、生命意识与应时精神: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两岸专家学者绵山论清明 多角度漫谈中华孝文化
·[葛剑雄]清明节传统的变与不变·[李康宁]今天又该如何面对清明节
·[江玉祥]细雨纷纷话清明 ·[赵世超]浅谈清明节庆活动的原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