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柯杨]简论春节的内涵与价值
  作者:柯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26 | 点击数:11924
 

    中国的春节,从虞舜即天子位,率众官祭拜天地开始,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浓缩了我国数千年来文明进程的丰富内涵,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包孕着许多独具特色的农耕民俗文化的精髓。深入认识春节民俗文化符号的内涵,探讨春节各项仪式的价值所在,变“老相识”为“真相知”,不但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俗文化传统的必需,也是使春节升华为国际性的盛大节日,让世界认知我们民族精神的迫切要求。

春节内涵的深层解读,和对其真正价值的剖析,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
 
一、春节是中国人善良心灵与大自然的约定
 
岁时节日是我国天文、气候、农耕与民间信仰习俗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春节最具代表性。春节期间所展示的各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原初性民俗文化,无不揭示出人类生活同大自然的密切关系与和谐一致性。人类来源于自然,本能地同自然有一种亲近感。如果说,古代的狩猎、采集、种植、养牧和民间手工业,也是对大自然的某种变革,那么,这只是人类向大自然的适度索取和低度控制,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未改变自然的本质。现代工业则不然,它以其强大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科技手段构筑了一个全新的物境,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使自然的本质发生了变异。现代工业所造成的物境,既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享受,也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使城市居民常常处于两难选择的矛盾之中。然而,传统的农、牧、渔业生产者却是另一番心态。他们通过自已的劳动从大自然索取了为求得生存所需要的物品,然后,每年到春节期间,怀着敬畏之心和感恩之情,向大自然表达酬谢之意,并祈求大自然在新的一年里仍然赐给丰收和好运。所以我认为,春节乃是中华民族善良和美好的心灵与大自然的一种约定,也是最具东方色彩的感大自然之恩的“感恩节”。
如果说,春节里的“请祖先”并虔诚地予以祭拜,与祖先共享节日佳肴,表达了中国人不忘本的传统美德和慎终追远的情怀,那么祭土地神、天神、河神、井神、灶神、门神、石神,以及在节日里对各种家畜的善待与优惠等等,本质上都是对大自然恩赐的谢忱,绝大多数神灵都是大自然的象征。中国人把正月初一到初十的十天,分别称为鸡日、犬日、猪日、羊日、马日、牛日、人日、谷日、天日(玉皇生日)和石头生日,则是把人与自然万物平等对待的表现。在这里,人没有了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了主宰一切的野心,只有自知之明的谦和心态的流露。因为中国人早就明白“我们善待万物,万物亦将善待我们”的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春节正是中国人一年一度与大自然沟通与对话的时机,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祈求大自然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护牛羊成群,家宅平安,就成为这个盛大节日里的一条主线。而善待自然,正是当代环境伦理学所倡导的基本思想,也是被异化了的人性回归正常的努力方向。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何彬]论中日正月食品的象征意义
下一条: ·[萧放]春节:流动的传统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赵甜佃]动画《鹅鹅鹅》的诗学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
·[王晓鸣]浅谈节气习俗特点·[雷紫雯 章梅芳]民间化·民族性·时代感:近代以来景泰蓝的现代转化研究
·[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杜小钰]试论国家级非遗骆山大龙的美学内涵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