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遗产》第八辑目 录
 
 
    
        
            | ·遗产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  |  |  
            | 超越“无人在场的文化遗产”悖论 ——文化遗产人类学之议题与视野(上篇)
 | [日]饭田卓 文 陈亦欣 译 阮云星 译、校 | 3 |  
            | 两种文化际遇处的文化遗产课题 ——文化遗产人类学之议题与视野(下篇)
 | [日]饭田卓 文 陈亦欣 译 阮云星 译、校 | 25 |  
            | 春节成为韩国法定节假日的过程及原因探析 | 董贺源 | 51 |  
            | 纽约中央公园和奥姆斯泰德的景观设计思想遗产 | 熊庠楠 | 74 |  
            | 声音遗产的建构:有声档案背景下的知识积累 | [德]约翰内斯·米斯克 文 袁邀桐 译 | 90 |  
            |  |  |  |  
            | ·遗产研究的多学科视角· |  |  |  
            | 景观的文化遗产化 ——观光旅行、博览会、博物馆的19-20世纪
 | [日]丸山泰明 文 余玮 译 | 107 |  
            | 中国:一种基本方法 | 李安宅 文 吉佐阿牛 译 | 133 |  
            | 边境城市民俗学:以下关朝鲜裔居民为例 | [日]岛村恭则 文 周萌 译 | 140 |  
            | “民艺”:如何对待物? | [日]竹中均 文 [日]马场彩加 译 | 168 |  
            | 作为文物的桑基鱼塘保护研究 | 任远 李琛 张稣源 | 183 |  
            |  |  |  |  
            | ·遗产与信仰· |  |  |  
            | 色、相与音声:认知佛教艺术遗产 | 邓启耀 | 197 |  
            | 民间信仰的非遗转向 ——基于北川大禹祭祀仪式的调查研究
 | 刘超 | 231 |  
            | 汉藏圆融:青海瞿昙寺营建历史与文化传递 | 陈袆韬 | 253 |  
            |  |  |  |  
            | ·遗产与文学· |  |  |  
            | 《勺园祓楔图》跋文研究 ——附跋文印章图像及释读转写
 | 张红扬 | 281 |  
            | 韩湘子宝卷的版本系统及其相关问题 | 李婷宜 | 305 |  
            |  |  |  |  
            | ·学人天地· |  |  |  
            | 不忍池畔的风流:从叔同到中洲 | 潘城 | 33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本文责编:李中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