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施爱东]网络谣言的语法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1-26 | 点击数:11355
 

  摘要:网络谣言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文体,具有可外在识别的结构、语法等形态特征。如相对简短的篇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难以追踪检索的模糊信源、情绪宣泄式的行文风格、极端化的夸张表述、浅显直白的警示语等。当代流行的网络谣言多由网络水军、职业谣言家生产传播,往往以快速扩散、吸纳关注为其核心诉求,一方面高调故作惊悚之语,一方面压低姿态求转发、求关注、求辟谣,行文多用祈使句、感叹号,等等。有些谣言只有其中一二种特征,有些谣言具有以上多种特征的复合形态,这些显著的形态特征让我们有可能仅仅凭借谣言的衣着相貌就将其从纷繁的网络信息中识别出来。

  关键词:谣言形态; 标题制作; 求转发; 钓鱼谣言; 谣言警示语


  之所以将谣言视为一种文体,或者一种叙事类型,是因为我们总能从中找到一些高频出现的、相对稳定的叙事结构和语法。比如,口传时代的谣言传播很可能以“最近出了件大事,不知道你听说没有”来开头,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千万要提醒家人,小心那些外地人”来结尾,谣言是有结构公式的[1]。数字时代的网络谣言,这种结构性的特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因为文字的固化,以及复制、粘贴的便利,变得更加清晰、多样。

  “搜狐新闻-谣言终结者”栏目组在其辟谣实践中发现,多数谣言都有比较固定的表达方式,往往经不起深究,比如,“新闻有5要素——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但谣言往往缺前三个”,谣言具有信息不明确、无靠谱消息源等特征,而且它们总是与负面、热点事件挂钩,因而极易引爆网络,并以加速度传播。[2]

  那么,谣言具有什么样的外貌特征或叙事语法,能够让我们从纷繁的信息中将它一眼识别出来呢?

  谣言标题的常用短语

  口传谣言是一种简短、快捷的小道消息,口口相传,不需要标题。而那些广为流传的网络谣言,多数都是由网络水军或营销团队专业生产和传播出来的,尤其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微信谣言,不仅有标题,而且还有通行的标题模式。“惊悚的标题、夸张的配图、极具亲和力的叙事方式,已经成为近期微信谣言的‘标配’。现在的微信谣言伪装术越来越‘高明’,标题吸引眼球让人有‘点’的冲动,内容看似权威让人有‘转’的欲望。”[3]

  以微信公众号的谣言为例,标题制作中最常见的语法策略大约有如下几类。

  一、使用惊悚短语,故意制造紧张气氛。这类标题偏好使用诸如“震撼”“愤怒”“出事了”“惊呆了”“紧急通知”“扩散出去”“太可怕了”“绝密偷拍”“轰动全国”“昨晚刚刚发生”“央视刚刚曝光”等抓人短语。如《太恐怖了!女性朋友一定要看!》《高考阅卷老师冒死揭露内幕》《天呐!开车吃荔枝被酒驾!3颗酒驾!你还敢吃吗?》《央视刚曝光,出大事了!速看!》《央视曝光!它比马桶脏18倍,你居然还天天抱着它吃饭?太恶心了!》《那些医生死守的秘密,第一条就惊呆了!》《震撼内幕:美国21世纪最大阴谋曝光》等。

  二、使用语义模糊的暗示性短语,故弄玄虚,制造一种“报料内幕消息”的神秘感。这类标题偏好使用诸如“离奇”“诡异”“删前速看”“北京传出”“终于证实”“你知道吗”“看后秒懂”“记者冒死卧底”之类的短语。如《速度转发,一会就发不出去了》《可怕的阴谋,震惊国人,删前速看!!!》《绝密偷拍!为什么啤酒厂的员工绝不让亲人喝啤酒?》《中国为何只喊不打,内幕消息令人震惊……!》《这个视频,没流量也要看完(3日后删除)》等。

  三、诉诸亲情和温情,传播“为了……”的爱心谣言。这类标题偏好使用诸如“家里有小孩的注意了”“为了你的家人,请一定要看”“不看后悔500年”“为了你和家人健康,请珍藏”之类的短语。如《家里有孩子的注意!用它一夜等于吸100支烟,很多人都在用!》《举手之劳,凝聚爱心》等。

  四、借助名人、名嘴效应,吸引读者注意力。这类标题偏好使用诸如“□□说的太好了”“□□终于站出来说真话了”“□□炮轰”“□□语录”之类的短语,如《赵本山奢侈生活大曝光》《杨振宁一家搞晕中国14亿人》《马云哲学语录》等。有意思的是,那些名人即便是著名政治家,在谣言中也会表现得像个市井愤青一样,不仅喜欢对别人的家事评头论足,而且口无遮拦,信马由缰,好发极端言论,如《希拉里:中国将成为最穷的国家》《耶鲁大学校长:中国大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笑话》《台艺人炮轰内地综艺:难看死了台湾早做过》等。

  五、以“中国人”或“日本人”为题头,挑动民族主义情绪的微信短文,基本上都是谣言,其次,以“德国”“美国”为题头的微信短文中,谣言的概率也比较大。这类标题偏好使用诸如“是中国人就转”“日本人终于害怕了”“日本人绝对不□□”“一个日本医生的忠告”“美国万万没想到”“看看德国的□□”等短语,如《为什么日本人不吃小龙虾?》《特大喜讯:购买钓鱼岛遭天谴,石原慎太郎的幼子坠崖身亡》《大家别买苹果6,手机地图里把钓鱼岛划给了日本》《非典的真相:美国的阴谋!》《看德国抗洪神物,我们与世界隔着的只是一个下水道?》等。

  六、性暗示的微信标题,只是一种吸引眼球的花样招式,内文一般不会有情色内容。这类标题偏好使用诸如“女人勿入”“男人看了受不了”“刚看两秒就受不了”之类的短语,而且会在标题页配上一些图文无关的半裸美女图片,如《绝密偷拍:一对男女半夜走进一家旅馆,可是……》《一个富婆醉酒后说出的秘密!看了别脸红……》。“今日头条”曾有一篇文章专门谈到鸡汤谣言的标题制作:“没有最污,只有更污。《拔出来,别插着睡!》《姐夫别吸了我姐回来了》《男女晚上欲望不能太强》《18岁花季少女做鸡的经历》《乳头都被你吸破了》《她,再干净你也不能碰》……看父母辈的人分享的一些文章标题,是不是觉得很污,不好意思点开看?实际上,多数是鸡汤文采用的标题党。《拔出来,别插着睡!》讲的是插座,《姐夫别吸了我姐回来了》讲的是戒烟,《18岁花季少女做鸡的经历》是女主持在详解鸡的烹饪做法,《乳头都被你吸破了》讲的是哺乳。”[4]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
【本文责编:敏之】

上一条: ·[黄静华]一则“神话”的诞生:民间文学知识的实践和反思
下一条: ·[王加华]显与隐:中国古代耕织图的时空表达
   相关链接
·[施爱东]食品谣言的传统变体及叙事生长点·[施爱东]网络谣言的语法
·施爱东谈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