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熊凤水]流变的乡土性:内核机理与理论对话
  作者:熊凤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2-04 | 点击数:9097
 

  注释: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6页。

  ②王铭铭:《走在乡土上:历史人类学札记》自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页。

  ③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第27、30页。

  ④杨善华、侯红蕊:《血缘、姻缘、亲情与利益——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趋势》,《宁夏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⑤于光君:《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及其发展》,《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12期。

  ⑥杨善华、刘小京:《近期中国农村家族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⑦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第69、74页。

  ⑧王思斌:《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7年第3期。

  ⑨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第49、50页。

  ⑩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78页。

  (11)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1998年,第66、67页。

  (12)王秩龙:《王村调查:农村老人家庭权威的丧失及其养老问题》,《社会》1999年第7期。

  (13)周晓虹:《流动与城市体验对中国农民现代性的影响》,《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5期。

  (14)[美]英克尔斯:《社会学是什么》,陈观胜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17页。

  (15)郭正林、周大鸣:《外出务工与农民现代性的获得》,《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

  (16)蔡志海:《流动民工现代性的探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7)王春光:《中国农村社会变迁》,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00~101页。

  (18)Piore, M. J. The DualLabor Market: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Problems in Political Economy: An Urban Perspective, edited by D. Gordon. Lexington, Mass.: Heath.1973.

  (19)陆益龙:《户籍制度:利益与社会差别》,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460页。

(本文刊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3年12月31日 10:47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吴相洲]学科视野下的乐府学
下一条: ·[罗红光]常人民族志
   相关链接
·[朱炳帆]“五羊传说”申遗晋级的可行性分析与再语境化重构·[张佳慧]从礼器到生活工具:婚俗家具现代化转型中的文化基因转译与价值共生
·[张凤霞]“走亲戚”的能动性:豫东周口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的当代重构与变迁·[于佳卉]下山东请九郎:功能导向下烧香香卷的边界重构
·[叶源欣]《搜神记》中龙形象的继承与重构·[许瑞娟 陈亚楠]跨越边界的纽带:“那伽-龙王”信仰在南亚-东南亚-东亚 连结区域的文明互鉴与共同体形塑
·[席辉]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魏甜甜]时间的复调:乡土性与现代性张力中的日常生活文明化进程
·[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王添]网络民俗的灵韵重构
·[孙佳]中原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生产与价值重构·[沈俐琴]慎终追远与仪式重构
·[牛聪]从地方文化记忆到国家文化标识:赫哲族“伊玛堪”在“乌日贡”大会中的传承重构与功能特征·[刘卓越 孙义苏]非遗活态传承中的身份重构:梅庵派古琴传承人的代际实践
·[刘雪瑽]制造“神话”:近代中国的文化翻译与知识重构·[刘晓杨 李文杰]胶东歇后语的文化基因解码与漫画式重构
·[李文文]算法时代的“数字灵媒”:短视频平台上占卜民俗的知识再生产与本土化重构·[李翠含 张鹏 吕韶钧]制度逻辑理论下群众体育赛事治理场域的弹性重构研究
·[高瑞华]“传统”的发明:当代通海洞经音乐传承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重构·[付晓丰]从技术祛魅到新民俗建构:中国婚礼摄影的现代实践与文化重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