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吴晓东:《山海经语境重建与神话解读》
  作者:吴晓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6-30 | 点击数:9893
 


山海经语境重建与神话解读

作者:吴晓东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4月1日
平装: 307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条形码: 9787516121740
丛书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丛书主编:朝戈金


内容简介

  本书以《山海经》文本中隐藏的四面环海景象与二十八座定位山和二十八宿的对应两大规律分别重建了《山经》与《海经》的叙事语境,指出《山经》是一个脱胎于社祭祭词的文本,具有浓厚的口头传统特点,而《海经》是观测者站在观象台上以四周的山为定位参照对四周的天文、地理与历史进行的实景与想象性描述。在此前提下,作者将《山海经》中零散的神话记载置于这两大语境中加以关联式的解读。

作者简介

  吴晓东,1966年生,湖南省凤凰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85年至1992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获语言学学士与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至2004年于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学。主要从事中国南方民族口头传统研究,在神话学方面着力较多。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社稷祭祀:《五藏山经》的叙事语境
第一节 《五藏山经》构想出四面环海的世界景象
第二节 《五藏山经》脱胎于社祭祭词
一 《五藏山经》的语境还原
二 彝族跳弓祭仪与《五藏山经》
第三节 《五藏山经》的口头传统痕迹
一 《五藏山经》的韵文痕迹
二 《五藏山经》的口头程式
第二章 环形大荒:《大荒经》与《海内经》的叙事语境
第一节 《大荒经》二十八座定位山与二十八宿
第二节 《大荒经》叙事目的、方式与内容
第三节 《大荒经》叙事场景构拟
一 非“大荒之中”山分布何处?
二 四极四隅
三 河流与湖泽
第四节 《海内经》与《大荒经》的关系
一 何为“大荒”、“海外”、“海内”?
二 《海内经》讲述大荒之内(海内)
第三章 七的秘密:《海外经》与《大荒经》的关系
第一节 《海外经》是《大荒经》的另一版本
一 两者结构一致
二 两者“七”的对应
三 叙事顺序比较
四 《海外经》与《大荒经》共有同一观象台
五 两者叙事方式迥异的根源
第二节 《海外经》与《大荒经》的对比
一 《海外东经》与《大荒东经》
二 《海外南经》与《大荒南经》
三 《海外西经》与《大荒西经》
四 《海外北经》与《大荒北经》
第三节 《淮南子》之《海外经》版本重构
第四节 《海外经》叙事方向与篇章 排序
第五节 《海内四经》讲述海内(大荒之内)
第四章 成书辨析:《海经》非释图之作
第一节 《大荒经》为实景与想象描写之作
第二节 《海外经》也非据图为文
第五章 寻观象台:《大荒经》的成书地理位置
第一节 从《大荒经》姓氏、方国推定观象台的地域范围
第二节 从山川分布与神话传说确定《大荒经》之观象台在河南济源
第六章 颜色之谜:《山海经》成书时间
第一节 《五藏山经》的成书时间
第二节 《大荒经》与《海内经》的成书时间
第七章 天地探索:《山海经》神话的解读
第一节 大地四方的想象
一 《海经》四方神与彝族、白族四方神
二 四方风神
三 四方方国的想象:青丘、厌火、帝苑、大幽
第二节 从《大荒经》日月神话到西南少数民族的日月神话
一 浴日浴月神话与日月数目
二 日出扶桑神话
三 使无相间出没、司其长短、十日并出、射日、止日月
四 两个西王母
五 帝江神话
第三节 星宿神话
一 星占神话
二 屏蓬与天蓬元帅猪八戒
三 牛郎、织女与拘缨、跛踵之国
四 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四节 地理与历史神话
一 《海经》中有三座不同的昆仑
二 从邵原女娲神话到南方少数民族女娲神话
三 从中原蚩尤神话到苗族蚩尤神话
四 夸父逐日神话与拉祜族的扎鲁树神话
五 刑天神话与商汤伐夏桀
参考书目
后记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勃:《唐代节日研究》
下一条: ·朝戈金 主编:《中国史诗学读本》
   相关链接
·[王均霞]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野中的本土女性民俗学研究·[郭俊红]山西聚宝盆传说的文本结构与叙事动力
·[杨镕]文本化与语境化:民间艺术传承的双重路径·[邹东子 甘德志]“不祥之地”还是“聚财宝盆”
·[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朱炳帆]“五羊传说”申遗晋级的可行性分析与再语境化重构
·[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张一帆]虚拟空间中的民俗:新媒体语境下民俗传播特征与知识再生产
·[张兴宇 李有明]传统节日的新媒体传播与地方性知识再生产·[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
·[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
·[尹博]上海都市生活的饮料神话:基于星巴克与蜜雪冰城网络言论的文化观察·[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神话研究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范式的再思考
·[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谢言]从甘娲到娲甘:长诗《甘工鸟》价值重估
·[谢虎]神话遗产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叙事策略·[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
·[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覃金凤]敦煌词“民间词”观念生成演进的历史语境考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