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今年“文化遗产日”非遗活动主题: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
  作者:记者 李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5-06 | 点击数:3661
 

   本报讯 (记者李静)文化部办公厅日前发出《关于认真组织2013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通知》,确定今年“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为“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

  通知说,今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年,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10周年。今年的6月8日是我国的第8个“文化遗产日”,在此前后,文化部将系统总结10年来的非遗保护工作,突出人民群众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意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扎实地向前推进。为此,文化部将举办一系列活动:5月下旬,将在文化部官方网站等媒体开设“文化遗产日”专题,发布“文化遗产日”活动安排,通报各地“文化遗产日”活动内容;6月8日至18日,将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展示2013年春节文化摄影(视频)优秀作品,彰显我国“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将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合作,邀请非遗保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解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内容内涵、特色特点、目前的状态状况和实施保护的方式方法等,解读近年来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针原则、理念思路、政策法规、制度机制、办法措施等;为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10周年,将在国家图书馆举办“《公约》精神与中国的保护实践”论坛,深入探讨国际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和措施,系统总结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做法,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通知要求,各地文化主管部门要围绕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为主题,精心策划,创新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要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及文艺表演团体等的作用,在城镇街区、乡村边寨、校园广场等举办各具特色的活动,让人们感受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术研讨、论坛、经验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和落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系统总结和梳理各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要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关注和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

  通知还要求各地在组织“文化遗产日”活动时,要突出主题、讲实际、重实效,严禁铺张浪费,确保活动安全顺利开展。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2013-05-06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走向整体性保护、科学保护和依法保护新阶段
下一条: ·“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举行颁奖仪式
   相关链接
·[陆慧玲]非物质文化遗产叙事的时间重心:朝向当下与未来的遗产保护理念·[刘卓越 孙义苏]非遗活态传承中的身份重构:梅庵派古琴传承人的代际实践
·[刘玉颖 [俄]Курьянова Т.С.]全球化与本土化对话中俄罗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政策体系建设·[刘婷 高睿涵]空间分类与精神实践:武陵山区文化空间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价值意蕴
·[刘清源 魏滢哲]当代社会语境下祭星仪轨的象征符号与行为逻辑·[刘明花]河西宝卷的发展研究
·[刘会惠 刘婷]非遗语境下宁都县刘坑村竹马灯舞的文化转型·[林晨滢]从嘉峪关传说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间路径
·[梁爽]论“地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内生性发展·[李香霖]“俗民”何以“感受生活”
·[浩斯巴雅尔 木仁]《元朝秘史》中的民俗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挑战、机遇与实践探索·[郭凤尧]民俗场域中女性参与的类型构建及禁忌逻辑
·[杜韵红]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生态博物馆研究综述:理论演进、实践反思与未来路径·[邓又嘉]非遗语境下传统表演艺术的“新生”
·[程瑶]“活鱼要在水中看”:非遗保护政策研究的立场、理念和循证路径·[陈在扬]磁州窑烧制技艺的传承创新与文化景观构建
·[阿盈娜 何彬]西北饮食文化交融研究·庆祝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2025年10月17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即将发布首份全球文化政策报告 ·《文化遗产》:2025年第4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