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保护非遗就是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六中全会解读之四
  作者:朝戈金 梁卫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01 | 点击数:18966
 


民间文化构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底色,我们许许多多人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孩童时期,
接受的大部分是儿歌、民间故事等文化的熏陶。所以在意识的深处、在文化血脉中,一直都有民间文化的东西。

传统文化是宝贵的,不仅昨天给我们欢乐,今天让我们欣赏,明天
还带给我们快慰和精神上的教育。我们政府和学界就很有责任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替代的作用。

 

朝戈金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采访。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国产 摄

  【嘉宾介绍】 朝戈金,男,蒙古族。法学(民俗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长兼临时党委书记、研究员;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首席专家;有专著、论文、译著等数十种发表。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多方努力

  记 者:我们今天的话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保护濒危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保护过程中如何与地方政府挂钩、民间组织联合起来保护是个重要问题。您是民族文化的大家,网友也非常关心您的学术动向。请您就这个话题谈一下。

  朝戈金:从国际大的形势来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就很大,也有自己文化上、体制上的特点,这些成绩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学界的赞赏。中国经验,我们总结起来,很突出的一条就是,政府、学界和民众三方面联手合作。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合作机制?是因为在中国,如果没有各级政府的主导,没有他们广泛的深入的支持,很多事情很难做。为什么需要学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光有热情不一定能做好,需要对它有研究、有深入理解,需要正确阐释它。为什么还需要民众?因为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秉持者、持有人、传承人,他们是文化得以生存发展的土壤,他们是文化的主体、践行者。所以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这些年来,我们这三方力量结合得比较好,所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乃至复兴弘扬工作、学术研究工作、档案化工作,整体上成就很大、步伐很快。这一点,国际社会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多个正式场合给予过赞赏、表扬、肯定。在国际语境下也在推介我们的经验。

  记 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委托项目“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工作,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呢?

  朝戈金:这个工作也是配合六中全会新的精神和理念,配合规划办关于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理念,要在全国范围内更好地深入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这是一个比较高端的学术研究项目,有一些文化系统的比较大规模的普查工作。这需要经过逐年的经营、经过学术队伍的建设、经过学术思想理念的长期积淀和思考的深化,来更深入地反思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最显著的、最典型的一些要素。所以,这应该是一个比较长期的、稳步进行的项目。

  记 者:人类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是一个很热的话题。如果没有文化陶冶人的情操的话,经济再发展,这个社会也是不可持续的。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朝戈金: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上通常叫ICH,是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缩写,是大家的一个习惯用法。拿人类文明进程的来看,人类每一个伟大的文明都有极其丰厚的灿烂的文化创造的文化遗产。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文明,光靠GDP比较高是不可能实现的。文化中断了,人类的追寻包括心灵也就中断了,精神世界还是靠文化。

  文字再悠久也不能忽视口头传统

  记 者:口头传统与书面文学是什么关系?它们怎么整合,怎么互相作用?

  朝戈金:人类的信息传递长期以来是靠口耳相传完成的。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文字发明和使用对于记载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记载人类的知识体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书面和口头是并行发展的,并且一直到今天,在这个地球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民族是没有文字的,我们叫无文字社会。关于他们的知识体系、历史传承、文化积淀、艺术创造,都体现在口头传统中。

  即使在使用文字很悠久的民族中,口头传统也不容忽视。比如中国,汉语言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已有几千年历史了,在这一个文字传统很丰富的国家,民间文化也构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底色,我们许许多多人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孩童时期,接受的大部分是儿歌、民间故事等文化的传承。所以在意识的深处、在文化血脉中,一直都有民间文化的东西。

  在今天,我们建构和发展精神领域方方面面的东西,更不可能忽略口头传统。事实上,在很多民族中口头传统不仅是补充,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许多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来讲,缺了口头传统,一些民族的来龙去脉就说不清楚了。

  记 者:我能不能这样理解,口头传统是半信史,书面文学相当于信史。它们之间是互补的,有时候是不可替代的。

  朝戈金:我很赞同它们是互补和不可替代的。至于说半信史和信史,我们不这么看问题。因为书面文字的档案、文献,造假的也很多,口头传承句句落到实处的也很多,所以我们只能就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

  对于许多不使用文字的民族来讲,它的地方性知识、关于宇宙和自然的知识、宗教信仰体系是全部体现在口头传统中的。所以对口头传统的研究,对于复原和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领域、精神家园的全貌,意义特别巨大。在这样一些话题上、一些领域,就不是互相补充的问题,而基本上带有某种权威了。也就是说,没口头传统的话,这些民族什么都没有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让世界感知中国味道
下一条: ·遗憾,不该成为“非遗”的命运
   相关链接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绽放”永恒的诗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