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科大卫 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
——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
  作者:科大卫 刘志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15 | 点击数:27020
 


  提要:本文认为,考察明清时期“宗族”的历史,应该超越“血缘群体”或“亲属组织”的角度。在文章作者多年研究的华南地区,宗族发展是明代以后国家政治变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宗族的实践,是宋明理学家利用文字的表达,改变国家礼仪,在地方上推行教化,建立起正统性的国家秩序的过程和结果。文章概括地讨论了宗族意识形态通过何种渠道向地方社会扩张和渗透,宗族礼仪如何在地方社会推广,把地方认同与国家象征结合起来的过程。

  作者简介:科大卫(David Faure),男,1947年生,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史大学讲师;刘志伟,男,1955年生,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春声]乡村的故事与国家的历史
下一条: ·[赵世瑜]历史学即史料学:关于后现代史学的反思
   相关链接
·[张淇源]媒介养老:一种宗族养老传统的理论路径与可能·[王小萌]煤业兴衰与窑神信仰:京西煤炭资源对地方社会生活的塑造
·[陶书敏]春节祭祖的体化实践与象征秩序·[孙华月]族人对家谱的塑造与利用
·[孟九阳]社会动荡与秩序重建·[吕文君]流动的祠堂:仪式中的宗族镜像与秩序再生产
·[刘雅琼]民俗叙事视域下传说与地方社会的互构研究·[何赛飞]绍兴禹陵村姒姓后裔祭禹仪式的身份实践与非遗传承
·[曹芮]四川当代少数民族诗歌中的“礼俗互动”研究·[席晓燕]宗族祭祖仪式的文化重建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武静静]华北乡村宗族组织形态的当代变迁
·[唐穆君]乡村文化的变迁及价值重构研究·[林秋炀]慎终追远:潮汕地区丧葬习俗个案研究
·[贾凯露]鹿蹄石传说与宗族村落记忆的互构·[张士闪]地方感与地方社会的自我建构:以鲁中洼子村为个案
·[高健]元神话、神话剧本与民族叙事·[罗兆均 何志强]从宗族到家庭:土家族村落信仰空间与权力走向
·[彭兆荣] 重建乡土社会之宗族景观·[罗兆均]宗族的意识与行动:建构“英雄神祖”的地方性策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